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七十七章:日落之战! (第1/5页)
翌日。 一夜休整。 朱棣在兵库留下一个标,阻断可能来自北边的倭国诸侯援军后。 亲率两万多骑兵军,快马加鞭向南开拔。 一路上。 战马披着黑色帆布外甲的混成骑兵协,率先行动,在周浪的带领下,混成骑兵协四个标,四处出击,滚滚向前碾压。 诸侯联军留在后方,弹压归顺‘叛乱罪人’的小股军队,在这股黑流滚动中,听着燕藩军靴的雷鸣响动,纷纷倒下。 听说天皇被大野五郎所杀,动摇而留下来。 沦落为‘叛乱罪人’的倭国百姓,喜极而泣。 这也是朱棣为何选择在兵库登陆。 在大野五郎集团曾今控制,又沦陷的区域内,打一场针对诸侯联军歼灭战的原因。 幕府将军,足利义满为首的倭国诸侯大名。 将这些曾经接受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,又归顺的沦陷区百姓,一直都当做异端看待。 对大野五郎集团发起进攻时,对这些百姓许诺的既往不咎。 不过是为了让战争更容易,更快结束的花招罢了。 当诸侯联军在小早川统帅军民逐步后退中,取得决定性战略胜利后。 诸侯联军便露出了卑劣的獠牙。 誓要用奴役的方式。 让这群归顺者,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,逐渐rou体消亡。 在诸侯联军的诸侯大名眼中。 这群曾经接受过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的人,已经成为,潘多拉魔盒释放出的魔鬼。 他们担心,这群人不被完全rou体消灭。 将来,在他们统治的这块土地上,这颗种子还会发芽。 触及、威胁到他们的统治和利益。 倭国诸侯联军这种斩草除根的思维。 倒是与大明的保守派一般无二。 这也是必然的规律。 所以,燕藩陆军与诸侯联军,在沦陷区进行战争,有着较好的民意基础。 基本不需要担心,后方游击袭扰。 当然,这是诸侯联军为燕藩陆军创造的条件。 若非诸侯联军对沦陷区倭国百姓,出尔反尔,斩草除根的态度,恐怕,此番长驱直入,多少也会有些麻烦。 兵库与冈山边界。 混成骑兵协已经冲入广岛。 步军两个不满编的镇,进入冈山。 大军行进中。 朱棣被一群倭国百姓堵住去路。 “您就是燕王殿下吧?” 一名身穿燕藩样式,新式衣服,不过衣服已经完全破破烂烂的倭国人,站在朱棣面前,九十度躬身,哽咽恳切道:“请王爷带上我们,我们要跟着王爷大军,杀光诸侯联军!” 大军依旧在滚滚向前。 经过的陆军将士们,带着钢盔,背着火铳,默默看着这群大概数千人,多是青壮男女,没有老人小孩,衣衫褴褛的倭国沦陷区百姓。 蓝玉、朱樉等人停下脚步,翻身下马。 站在朱棣身后,好奇打量面前鞠躬之人。 以及后方,眼神敬畏中,又带着一丝期盼。 盯着陆军将士,不停打量的倭国百姓。 朱棣询问:“你是义军中的军人?还是地方官员?” 为首身穿燕藩新式衣服的倭国人,依旧躬身,摇头哽咽:“都不是,王爷,小民是一名教书先生,曾经读中原的儒学,后来大野五郎首领的义军,解放光复冈山……” 从这名身穿燕藩服饰的教书先生话中。 朱棣了解到,对方叫鸠山信。 是一名崇尚中原文化的倭国儒生。 大野五郎解放冈山后。 效仿燕藩,推行两个理念,两个主张初期。 鸠山信还颇为抵触。 直到看到两个理念,两个主张为倭国百姓带来的好处后。 逐渐成为忠实信徒。 并且,开始转而学习燕藩的新文化、新风潮。 逐渐迷恋。 不过,鸠山信没有去当官或者从军。 鸠山信认为,想要改变倭国,必须从教育抓起。 鸠山信也极力反对大野五郎尊奉倭皇。 其认为,倭皇代表了旧势力。 倭皇存在一日,旧有的一切,就不可能根除。 于是,这个过去身穿儒服的倭国儒生,剃发易服,全面学习燕藩,然后在冈山开办学塾。 小早川仲业很欣赏鸠山信。 撤退时,曾要鸠山信一起撤离。 可鸠山信说了句: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。 其当时就认为,诸侯联军绝不会信守承诺。 他要留下来,在诸侯联军出尔反尔时,保护百姓,保护自己的学生。 …… 朱棣看着面前,深深折腰,躬着的身影。 能看到,一滴滴‘水珠’,滴落在脚下的地面。 当然,他不可能单凭对方一面之词,就相信对方所说的。 不过,若此人真如其所说。 那么,倒是个人才。 朱棣主动伸手弯腰,扶起鸠山信。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