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百八十四章:燕京!燕京!燕京!揭开朦胧面纱! (第4/4页)
旋即,笑着,激动仰头,跟着唱起来。 “黄色的脸黑色的眼,不变是笑容。” …… 沈至、叶茂等人跟着旋律,一起低声轻哼。 沈至看着人群中,一张张充满光彩的脸,一双双明亮且激动的黑色眼睛,不由暗暗握拳。 值了! 扭头,冲叶茂、蒋进忠、夏原吉等人感慨低语,“诸位部长、将军,我这辈子,最庆幸的事情,就是跟着王爷出海,在这里,我才真正明白,什么是商人!” 话中,抬手指着百姓,“看看咱们燕藩百姓脸上的光彩、眼中的明亮光芒,且不说咱们中原,这些年,我走遍这四海各地,但只有在咱们燕藩,才能在百姓脸上、眼中,看到这些。” 可不止他一人如此感慨。 他所熟悉的燕藩商贾同仁,都有这样的感慨。 也都庆幸,当初一咬牙,一跺脚,跟着燕王出海了。 钱,按照原来那种经营模式,肯定少赚了很多。 但他们这些商人现在赚的钱,一样能让他们锦衣玉食,过上好日子。 同时,官府对他们尊重。 百姓对他们也尊重。 这种财富富裕同时,无处不在的尊重,让他们这些商人,十分珍惜。 大家现在都明白一个道理。 对于他们这些,以往身份低贱的商人。 来自四面八方的尊重,更是一笔无价的财富! 所以,他们这些人,近些年,都在写传家警示后人的书。 教训后人,永远坚持王爷的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,告诉后来子孙,精英经济下,商人除了赚到钱,却失去这种尊重的悲哀。 “沈东家,我们也庆幸,跟着王爷出海!”蒋进忠看着大笑高唱,激动的百姓,大声笑道。 哈哈…… 顿时,一群人全都仰头爽朗笑了。 直到等百姓,恋恋不舍散去后。 叶茂在两点整点的钟鸣声中,转头,仰头看着钟楼,视线又落在炎黄楼三个字许久。 最终收回视线,看着沈至,“沈东家,一个月前,东番李大人就来报信,王爷抵达东番,算算时间,王爷、陛下应该从鸡笼屿启程了,再有一个月,就会抵达燕京,到时候,让中原的官员们,看看咱们王爷开创的燕京,是何等盛世!” 沈至含笑点头。 询问:“各位部长,有什么需要我帮忙吗?竞技赛准备的如何?我们沈家商号,可是组建了一支,十分厉害的蹴鞠队,可先说好了,到时候,我可不会给各位大人组建的文官蹴鞠队,以及军方蹴鞠队留面子。” “听说沈东家也要亲自上场,还听说,沈东家当初为了这支蹴鞠队,专门向王爷请教蹴鞠技术,恰好,我们陆军的蹴鞠新技巧,也是王爷教的,到时候,咱们好好较量一下,先把叶部他们组建的文官队淘汰了!” “哼!谭统制,咱们燕藩的文官,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,要是你们陆军输了,今年的陆军预算缩减一半,让我们开办更多学堂如何?” …… 众人纷纷发出挑战。 叶茂笑着介绍道:“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,吕宋这边的农村队,也已经抵达燕京了,也已经安顿好了,现在就剩下东番那边组织的几支球队暂时尚未抵达,不过,李大人亲自带队,会随着王爷一起抵达。” “欢迎仪式,我们文武海陆三班人,也一致决定,做出了安排……” 沈至认真听着,不时点头。 这些他都知道。 很多大明小旗子,都是一些经营丝绸生意、以及成衣制作成衣的商贾同仁自发暂住的。 总之,整个燕京,上到官员、商贾,下到百姓。 人人都打定主意,要给王爷长脸。 同时,大家来自大明,对陛下也很感激。 没有陛下,也就没有王爷。 没有现在的燕藩。 …… 一个月后。 临近傍晚。 天色渐黑。 南岸的工厂,早早便下工。 工人们激动议论着,通过世纪大桥。 “听说,今晚王爷和陛下就会抵达?” “对,中午时候,那艘蒸汽船提前回来报信,俺亲眼看到了那艘蒸汽船,假不了。” “快点回家,俺家婆娘下午就让孩子来工厂提醒俺,今天早点吃晚饭,全家穿上新衣服,来岸边等王爷回来,陛下抵达。” “俺还让俺家孩子买烟花,也不知有没有买到,俺家只在五天前,买到一点爆竹。” “肯定买不到,幸亏,俺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。” “老刘,分俺点!” …… 当整个燕京的沼气灯全都亮起来时。 燕京湾南北两岸,已经人头攒动。 于此同时。 燕京湾十里外。 一支浩浩荡荡的庞大舰队,在月光映照下,缓缓前进。 朱元璋站在舰首。 此刻,舰队所有人,都走出船舱,与朱元璋一样,站在甲板上,盯着十里外,一片朦胧光亮的地方。 距离太远。 看不清。 但那片面积很大的朦胧光亮,给人的震撼冲击,已经无以复加了。 要知道,这可是黑夜!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