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三章:帝国的黎明! (第3/4页)
楚。 老四卓越的能力。 为避免手足纷争,出走海外,创下这么大一片基业。 这些年,又对兄弟们竭尽全力的帮扶支持。 老二他们对老四是即敬佩又感激。 老四在老二他们心中的威望,其实早超过标儿了。 “二哥,我是请你们来观礼祝福我这个弟弟的,不是让你们来笑话我!” 声音从别院内传出。 众人纷纷看向别院门廊。 眼睛顿时瞪大。 “娘亲,你和阿爹要再成一次婚吗?”祈婳捂着嘴,满脸惊讶看着朱棣、徐妙云。 徐妙云俏脸顿时微红,嗔目瞪视。 哈哈…… 众人欢快的笑声,再次响起。 朱元璋审视着两人,眼睛、鼻子不由微微发酸,眼睛微红,向马秀英转头,低声道:“咱们家祈婳没说错,这两孩子,还真像是又成婚。” 这次,他这个做父亲的,没有错过见证。 马秀英看了看朱元璋。 她很清楚,重八对于两孩子简简单单,没有在他们见证下成婚,一直充满了愧疚。 小祈婳童言无忌,恰好戳中了重八的愧疚处。 朱棣、徐妙云躬身给朱元璋、马秀英行礼,“父皇、母后。” 朱元璋、马秀英上前一步,在众人默默注视下,扶起朱棣二人。 朱元璋打量着朱棣,伸手帮朱棣理了理流苏肩章,轻轻拍了拍朱棣肩膀,“带着妙云走在前面,今天,父皇要在你身后,亲眼看着你,一步一步往前走,不要停下,不要回头!” 朱棣点点头。 按道理,这不合规矩。 他即便登基,也只是王! 而父皇是皇! 而且,父皇还是父亲。 可他知道,正是因父皇是父亲,所以,父皇希望以一个父亲的身份,看着儿子,一步一步,稳稳的向前走。 朱棣扭头,看向徐妙云。 马秀英笑着催促:“丫头,跟着四郎往前走,不要停下来,不要回头。” 徐妙云郑重点头。 众人默默让开一条通道。 朱棣、徐妙云联袂走在前面。 朱樉、朱棡一众兄弟。 徐达、汤和、刘伯温、李善长、宋濂一众长者。 太子妃常氏、秦王妃观音奴、小晋王妃谢氏一众妯娌。 都默默看着,朱棣、徐妙云从面前经过。 没有嫉妒,没有抵触,目光中投以祝福。 他们都清楚,朱元璋让朱棣,走在前面,不要停下,不要回头暗含的意思。 过往,老四在大明,受了很多委屈。 父皇这是告诉老四,往后,不要了。 不要停下来,不要回头,做燕华之主,不要再让自己,委曲求全,受诸般委屈。 告诉老四,从这一刻起,他虽然是朱家皇族一员,虽然是大哥朱标的弟弟。 但仅此而已。 同时,更是一国之主! 朱元璋、马秀英提步经过时,众人纷纷跟上。 朱元璋、马秀英带着众人,走在后面,夫妻二人,看着朱棣、徐妙云二人的背影,眼睛均都有些微红。 …… 登基仪式,在炎黄殿举行。 燕藩一直在宣扬,四海所有族群,都是炎黄子孙,是手足兄弟。 炎黄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。
但炎黄殿,和大明的奉天殿不同。 炎黄殿主要承担的职责是祭祀,以及君王、王后加冕。 平日里,炎黄殿都是关闭的。 燕华议政,是在议政殿。 炎黄殿的规模,也是整个王宫内,最大的宫殿。 炎黄法相栩栩如生,背北朝南,并立高台。 共同手持一张展开的册封‘天眷’! 高台,一节节铺着红地毯的台阶向下延伸。 宽大宏伟的大殿两侧。 分别伫立着神农、尧舜禹等夏商以前的圣贤法相。 叶茂、蒋进忠、俞靖、谭渊等文武两班人位列左右两侧。 在燕华朝臣两侧,则是应邀入宫观礼的胡惟庸、蓝玉等人。 与叶茂等人,激动肃立不同。 胡惟庸、蓝玉等人,是第一次来炎黄殿,都不由好奇打量着炎黄殿的陈设布局。 吕本微微皱眉,轻声低语,“胡相可知,今天登基仪式的具体流程?” 他在这殿内,没有看到王座、龙椅。 着实让人奇怪。 胡惟庸默默摇头。 燕藩对于建国流露出的内幕消息很少很少。 他们也是不久前,才听闻,燕藩定下的国号是燕华。 除此,其他消息,一概不得而知。 即便蓝玉等人知道的多些,可这些革新派,根本不会向他们透露。 呜呜呜…… 激昂的号角声,就在此时,突然在殿外响起。 众人精神一震,除了叶茂等燕华官员,其他人,纷纷转头,顺着纯净透明的玻璃窗看向外面。 由海军陆战队实验营,及陆军实验营抽调组成的仪仗队,站在铺着红毯的台阶两侧。<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