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九十四章:龙吟!凤鸣! (第2/5页)
死。 叶茂、谭渊等文武,全都握拳,怒而瞪视陈寿。 若非今天是王爷大喜之日,是燕华大喜之日! 这里又是炎黄殿。 而陈朝,又打着同为炎黄子孙的旗号,不请自来。 他们早动手,让陈寿血溅当场了。 所有人,纷纷看着朱棣。 朱棣刚才还高兴于,或许,他和大哥真的能合作,一起帮扶二哥他们走出大明,为华夏子孙,开创足够大的生存空间。 此刻,却宛若被一盆凉水,劈头盖脸浇在头上。 其实,陈寿提及他曾经的燕王爵号没什么。 反正,燕华不认同是大明的藩属,父皇也没有这样的要求。 就连蒙古各方使节、南朝、占城、阿瓦王朝也并不这样想。 燕华和大明的关系,并不会因陈寿一句话而改变什么。 但,一个小小陈朝。 目睹了燕京强大后,还敢如此挑衅燕华? 若说这背后没人支持,没有人许诺好处给陈朝,指使陈朝这么干,他无法说服自己! 或许,大哥没有参与。 陈朝在用这种方法,离间我和大哥的关系! 极短瞬间,朱棣找到了一个,勉强能说服自己的理由。 感受到,徐妙云的手,握的更紧。 朱棣转头,看着徐妙云眼中担忧,笑着点头安慰,随即,微微侧身,把手放在法相手持的册封‘天眷’上。 目光平静看向陈寿。 咯噔! 陈寿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。 宛若,时间瞬间闪现回到当初围攻闽县时。 “所有的炎黄子孙,都是兄弟关系,而炎黄子孙,发源于中原,中原永远是我们的根,中原也永远是炎黄子孙这颗繁茂大树的主干,天下,可称帝者,唯有中原!” “陈朝太子,你说呢?” 陈寿脸色变了又变,额头泌出冷汗。 陈朝太子! 轻飘飘一句话,把他们陈朝曾经称帝这件事,摆在了台面上。 一个不尊祖脉,僭越称帝的政权。 试想一下,谁会真相信他们,同样信奉同为炎黄子孙的理念! 陈寿慌了神,下意识微微扭头,十分担忧的看向朱元璋。 若是这位皇帝陛下,对陈朝产生厌恶,在其活着时,明令朱四郎征讨陈朝。 他们陈朝可就完了! 朱元璋活着。 即便太子,恐怕也不敢反对朱元璋的命令吧? 此刻,朱元璋则若有所思。 老四提及,所有炎黄子孙,都是兄弟关系。 其实,这是一种全新的藩属关系。 改变了,以往上下级的宗藩关系。 提出一种,兄长与弟弟,具有长幼关系,更为平等的宗藩关系。 现在已经,明确与大明,形成宗藩关系的高丽、南朝、以及高原部落会不会动心? 如果他们对这种,兄弟长幼,更为平等的宗藩关系动心。 他们就要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。 大明是不是就能要求他们,全面复古中原文化? 别看历朝历代的番邦,都向往中原文化,都会派出‘遣唐使’来中原学习。 可这些番邦的精英层,也贼精的很! 他们派来,让中原王朝委培培养的‘遣唐使’。 都是他们的贵族,至少也是精英层。 而且,把文化、技术学回去后。 还会做出诸多限制,改良。 首先,中原的文化知识,他们只准许在精英阶层传播使用,绝不容许其统治下的平民,有接触的机会。 比如汉字、汉话。 其次,所有的文化习俗被带回去,都要被改良。 最典型就是高丽。 据出使高丽的使节介绍。 高丽也有贴对联、舞狮这些习俗。 但高丽把对联文化带回去后,不会照搬大明红对联的传统。 美名其曰,白色是高丽人,所喜欢的国色。 什么国色! 所谓的国色,就是高丽统治集团,为了树立和中原的区别,形成自己独有民族特征的政治手段罢了。 番邦学习中原文化。 却又对使用范围进行限制。 对使用形势进行改良。 无论有多少借口,本质上,都是为了与中原形成差异化,以此,保证其族群独有特征。 因习俗的差异化。 必然会对中原产生一定排斥。 抵制,中原华夏文化的全面同化。 可如果,这些番邦对老四提出的兄弟长幼,更为平等的新宗藩关系动心。 那么,就可以要求这些番邦,准许大明统治下的华夏文化,全面,不做限制,不做改良进入各个番邦。 当这些番邦之民,被中原文化彻底同化。 对中原文化产生强烈向往和认同时。 大明对这些番邦,便可予取予求了。 吞并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