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百九十七章:朱元璋霸气!下战书! (第2/5页)
扶持叔伯娘舅,在福建搞一些,为他们工厂生产零部件的配套工厂。 这在燕华,被称为产业链分工。 燕华受制于人口,很多工业产业链上的,利润低廉的产品,他们不愿意自己做。 而且,也没有那么多人手去做。 就好比,燕华发明的那种手提行李箱。 当时,燕京的很多工厂,就把竹编标准化箱体这个活,交给福建的亲族去做,扶持这些亲族。 这样的例子在福建和燕华之间比比皆是。 所以,福建的工业发展也是大明最强的。 这两年,随着燕华产业链升级,对,燕华就是这么说的。 像竹编手提箱这种产业,已经全都无偿扶持福建了。 尤其是,大明各地商人,通过陈朝盗取、盗用燕华的专利技术后。 凡事一项技术被大明商人盗取。 燕华的商人,就会马上,无偿把专利技术,转移给福建的工厂主。 甚至派出技术工程师去福建亲自指导。 说白了,燕华的商人,就是用这种方式,在反击大明,恶心大明的盗取行为。 燕华的工厂主,经过过去十几年从事工业,已经摸索出一套,如何培训工人、如何确保质量、如何增加生产效率的标准化模式。 当他们派遣技术工程师,免费把这套秘密传授给福建的工厂主后。 配合福建,由燕王奠定基础的乡土村社、雇工身股制制度。 很快就展现出了十分强悍的能量。 手提箱、手摇缝纫机、水锤锻造的农具、厨具等等小商品。 福建不但产量大,价格更便宜,而且质量还特别好。 若非,现在整个大明需求量很大。 市场很大。 并且,商贸受运输成本限制,福建产品,销售路程超过八百里后,运输成本,会导致商品整体成本增加十分明显。 恐怕,那些盗取、盗用燕华技术的工厂主、商人早被福建工厂主挤兑垮了。 江浙紧邻福建。 也是近些年,盗取、盗用燕华技术最泛滥的地区。 可福建小商品几乎占据了江浙六成的市场! 去岁。 福建对朝廷的财税贡献,只比江浙少了五十万两! 朝野内外,很多人都在预测,或许今年,福建就会彻底压过江浙,成为大明财税第一大省! 这也让很多保守派,恨得咬牙切齿。 福建,过去可是一个纳税垫底行省! 可现在,眼看着,都要超过江浙,冲刺财税贡献第一行省的位置! 这恰恰证明了福建模式的成功性。 证明了革新的必要性。 也恰是因此,才招致保守派的恨意。 恨不得搞垮搞死福建。 胡惟庸去岁,秘密派人在福建搞了一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制度。 就是提倡,福建商人、工厂主可以把用工外包给牙行,牙行搞雇工身股制,这样,工厂主、商人就不需要搞雇工身股制。 可以把更多的财富留在自己手中。 可胡惟庸碰的灰头土脸。 这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在福建刚成立,就受到了福建商会的抵制。 现在,福建的商人因为和燕华商人的关系,是吃了秤砣铁了心,燕华的同行怎么搞,他们就怎么搞。 大多数人,都不受胡惟庸这套诱惑。 福建那些学社学生更是冲动。 年轻热血的学生,成群结队,直接冲到胡惟庸暗中支持的这个雇工身股制牙行内,直接把人家东家围殴打了半死,还一把火点了人家的商号。 这家商号的东家,作为福建本地人,最后被福建人抵制,不得不搬离福建。 来金陵告御状。 内阁发函质问福建地方。 福建官府直接用一句‘民心不可违’回复内阁。 内阁中,虽然保守派占了三分之二,再次发函申饬福建布政使司。 福建布政使司,就联名各级州府县衙,搞了几千把万民伞。 以及成千上万百姓按手印的万民书,送到内阁。 全体福建人,竟然把告御状的福建本地商人的省籍给开除了! 还嚷嚷着,这家人从今往后,如果再敢踏入福建,全体福建人,必将群起而攻之! 去岁,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。 不但让胡惟庸灰头土脸,到现在,还躲在府中,不敢见人。 也让整个天下认识到了福建的变化。 除此之外,福建还是接受燕华新思想最浓重的前沿阵地。 燕华的饮食、新服饰,据说,现在去了福建,比比皆是。 除了头发这一项,在大明若不是出家洞入空门,剪发违背了大明律,没有人敢剪发。 其他燕华的流行话、流行穿着。 在福建都能看到! 太子从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