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_第五百零七章:蒙古使节团、纳土纳捷报,齐抵金陵!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五百零七章:蒙古使节团、纳土纳捷报,齐抵金陵! (第4/5页)

/br>
    难道在一线掌兵,掌握实权不好吗?

    还不是因为,自觉他们这些老家伙离开,对于燕华的海军发展更有利吗?

    因为真正热爱燕华,才促使他们,为了燕华发展,放弃实权,主动退役。

    在中原,为了荣华富贵,野心勃勃打生打死,鏖战十数年。

    然后陛下一统中原。

    大家成了丧家犬,在海上漂泊。

    遇到王爷后,投效王爷,见证了燕华的壮大、发现原来每一个人还可以这样活着。

    其实,若论保卫燕华成果的偏激执着。

    他们这些老家伙,丝毫不比谭渊、俞靖这些年轻人差!

    他们更珍惜,王爷带领他们,创造的这一切美好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就当燕华海军,全歼陈朝海军。

    燕华陆军乘坐商船,就敢浩浩荡荡杀向陈朝时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半月后。

    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,带着数千匹优良战马,进入金陵城。

    “蒙古人?”

    “蒙古人怎么来咱们金陵了?”

    “你不知道吗?这是西蒙古的使节,据说,是来请求朝廷帮忙灭蝗虫的,这些战马,肯定是送给朝廷的礼物。”

    “快看,周先生也在队伍中呢!”

    “还有左相,左相也在队伍中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百姓看着把秃孛罗率领的使节团,议论纷纷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把秃孛罗看着周潮招手回应金陵百姓的感谢欢呼声,若有所思,扭头向方孝孺,“左相大人,小周先生也是中原人,可我观他们的一些行为举止,和你们有很大不同。”

    别的且不说。

    大明这边,就没有人像周潮这般,去回应底层小民蝼蚁。

    方孝孺苦笑。

    这让他怎么解释。

    难道告诉把秃孛罗,燕华没有类似大明这般,严苛到极致的等级分明?

    这种情况,面对百姓对他的欢呼。

    他都不敢去回应。

    不是不想。

    而是不敢!

    在大明没有完全革新的情况下。

    他若是如小周潮这般,去回应百姓,恐怕会被一些政敌扣一顶邀买人心的帽子。

    而且,在没有完全打破森严的等级制度前。

    也的确不能做,也不能容许别人做这种事情。

    革新派中,他都不容许出现这种人。

    在没有完成革新的情况下,这种人的出现,在百姓中产生巨大影响力,一旦萌发野心。

    对于大明王朝来说,必然是一场灾难!

    方孝孺只能含糊解释道:“燕华继承中原文化的基础上,推陈出新,发展形成了一种更优秀的文明文化,在那里,燕王的子女,都经常出现在百姓中间,百姓也不会产生轰动……”

    把秃孛罗认真听着。

    其实,这些他都知道。

    马哈木回去后,为他们描绘过燕京的一切。

    之前,他还真不相信。

    不过,自从救援队真的战胜天罚降下的蝗灾,以及这一路与周潮相处中了解,他有些相信了。

    也深刻明白了。

    马哈木为何那般急切。

    把秃孛罗看到周潮和百姓打招呼结束了,转头,笑着抱拳:“小周先生,到时候,还望你能在大明皇帝陛下面前,为我们草原美言几句,让皇帝陛下,大发善心,可怜可怜草原上,那些普通牧民,燕王不是说,中原与草原,自古以来就是手足兄弟吗,虽然我们双方在历史上,以及当下,都有着各种利益冲突,但就像两个分家过日子的兄弟,如果一家真的有难,另一家肯定也不会袖手旁观,对吧?”

    方孝孺唇角抽抽,差点被逗笑。

    极力忍笑,看向周潮,想看看周潮如何回答。

    周潮也是唇角抽搐,浑身冒出一层鸡皮疙瘩。

    笑道:“我见过很多蒙古人,比如,现在带领蒙古贵族,担任蒙古文史研究的昔日辽阳王,不过,我所见的蒙古人,和把秃孛罗首领可一点都不一样,他们更直接,更爽快……”

    把秃孛罗笑笑,也不生气。

    周潮简单开个玩笑后,笑道:“我师傅的确说过,中原、草原自古以来是手足兄弟,这一点,在我们燕华也得到了最好的证明,如今,有数十万蒙古百姓,在我们燕华过上了好日子,彼此和睦相处,十分融洽,身为燕华人,同属炎黄子孙,我也秉承师傅的理想,我会在师公面前进言的,不过,能起到多大作用,我不敢保证,我认为,既然首领也承认,我们是手足兄弟,那就应该主动做出表示,对大明朝廷释放出善意,毕竟,在过去的一百年,由你们统治中原时,你们在统治期,的确做了很多伤害彼此情感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反观我们中原呢,蒙汉示范区的一切,首领此番南下都看到了吧?”

    把秃孛罗嘴都快气歪了。

    不可否认,蒙汉示范区的确让人无话可说。

    但这不是大明搞得!

    是燕王朱棣!

    大明充其量,只是按照燕王朱棣留下的政策,萧规曹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