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一十章:朱标喊出战争之声! (第1/4页)
蓝玉不远千里,从北境边疆地区,风尘仆仆,不辞辛劳赶回来。 第一时间去了东宫。 连太子朱标的面都没见上,又径直前往诏狱。 从诏狱出来后,竟然躲到府中,闭门不出? 所有人都被蓝玉的行动搞迷糊了。 …… 朱紫巷。 胡惟庸、吕本同乘一辆擦拭锃光瓦亮的燕华新式马车,从城外回来,驶入朱紫巷。 马车内。 沈家姑爷顾学文,乖巧顺从的坐在角落,双手放在膝盖上。 在吕本和胡惟庸面前,大气都不敢喘。 当初,燕王朱棣履任福建建安县令时,他和侄子沈至一起随行。 当时,瞧着朱棣被福建军政双方冷落。 并且还有倭患来袭。 他就认定,燕王朱棣在福建搞不出什么名堂。 而朱棣对他们所描绘的所谓两个理念、两个主张,他也十分反感。 于是就在抵达建安的第二天,悄悄离开,北上金陵。 刚开始,在金陵也没混出什么名堂。 沈家姑爷的身份,在江浙、南方等地区,影响力是不小。 可在金陵这种地方。 沈家姑爷,什么都不算! 金陵的七品芝麻官,都没把他当回事。 很是潦倒窘迫几年,才找机会,搭上了纨绔子弟胡大虎和吕兆,慢慢进入胡惟庸和吕本的法眼。 刚开始,他帮着胡惟庸打理胡氏商行。 他虽然是个读书人。 可做沈家姑爷这么些年,耳濡目染也学到了不少营商技巧。 因此,在胡氏商行干了一段时间,表现出色很快得到胡惟庸的青睐。 地位渐渐升高。 胡惟庸到底是前宰相。 即便十几年前就被朱四郎赶出朝堂。 可人脉网络还在。 他因受胡惟庸赏识,总算在这金陵城有些地位了。 洪武二十七年。 他曾受胡惟庸指派,秘密前往福建,鼓动福建一些,被压制,无法伸张,志同道合的同仁,搞牙行。 准备搞垮朱四郎的福建模式。 原本他信誓旦旦。 认为必成。 可最终,策动起来的人,竟然被福建官方、商人、工人、农民、读书人集体抵制。 最终,狼狈至极逃回金陵。 原以为没有完成任务,会被胡相冷落。 没想到,胡相宽宏雅量,依然重用他。 随着燕华的技术被盗取盗用。 胡相和吕大人也想借助燕华技术,开办工厂。 可又不想亲自出面。 需要一个白手套角色。 于是,就相中了他。 现在,他已经是直隶境内,十分有名的工厂主了! 名下有十座工厂,依托金陵工业区廉价铁建立的手摇缝纫机工厂、燕华第一代畜力联合收割机工厂、海贸所需竹篾编织工厂、麻袋编织工厂等等。 总计雇员两千七百人! 金陵最大工厂主! 因为规模原因,还得到太子召见。 …… 他承认,当初看走眼了。 他现在这点规模,和沈家三房,侄子沈至在燕京的工厂相比,根本什么都不是。 据周庄岳丈家传来的消息。 沈至麾下,光一个钟表工厂,就有一千五百人! 而且,人家的技术含量,他更是没法儿与之相比。 同时,他就是个白手套,明面上的十家工厂,百分之八十的股份,都是胡家吕家的。 剩下还有百分之八的股份,按照胡吕两家的安排,分润给金陵城内一些权贵大人物们。 而他这个明面上,直隶最大工厂主。 其实只有百分之十二的股份罢了。 可那又如何! 沈至有他有钱吗? 那种雇工身股制的商业模式,沈至要把很大一部分利润分红给卑贱的工人。 而且还不能压榨那些卑贱工人。 恐怕,最终落在沈至手里的利润,还没有他多吧? 若说,沈至能让他羡慕的,也就只有一点。 沈至和朱四郎的关系十分好。 据说,沈至家的大小子,也被安排到燕华陆军服役,不久前,大舅哥、二舅哥写信来提及。 这小子,在攻打陈朝中,勇立战功,已经升任燕华陆军最低一级的副棚正官。 沈至明显想要他家大小子,往燕华军界发展。 可按照燕华的规定。 商人子弟,如果进入军政两界,军人在升任队官后,就必须和本家分家。 军政界的子女,如果从商,也必须和本家分家。 并且,还要在燕华新成立的纪律督查部进行登记备案。 这个新成立的纪律督查部,会时时刻刻,重点关注这些人的行为。 可以说,沈至家大小子,即便优秀,他的军旅生涯,别说和燕华那些军人后代相比,就是与普通百姓子弟相比,都要困难。 每一次升迁。 都要接受纪律督查部,用放大镜式督查审核。 分家更狠。 燕华的分家,可不像中原那些世家大族。 分大房、二房、三房…… 在分家时,也会有主从关系。 燕华的分家,那是真正分! 就好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