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一十九章:抵达燕京! (第2/3页)
几年内,我们要兼修内功了,加深深化炎黄子孙论的认同度,同时,通过鼓励迁民,大范围的调整各行省内,本地居民的比例,使任一一个,人口集中的地区内,都要达到,中原迁民,以及燕华文化认同度足够高,对炎黄子孙理念足够认同的人口,占据主导性优势地位。” “王爷,如此庞大规模的人口调动,恐怕很难啊!”陈忠满脸震惊提醒,“自古以来,强制性的人口迁徙,最容易出问题,秦朝时期的陈胜吴广起义,说到底,其实也是一种人口迁徙。” 朱棣点头,“对,这种来自官方,强制性的人口迁徙,的确很容易出事,尤其是随着百姓稳定,日子好过后,恋土情节,让百姓,更加不愿意迁徙,小农经济的环境中,这种情况更加严重。 但我们燕华,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小农经济,去岁,根据统计,我们燕华的工商业产值占比,已经上升到全部产值的百分之三十!” 现在的燕华,还算不上是一个,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国。 哪怕。 此时此刻的燕华,相较于这个时代,所有政权,工业程度已经是最高的唯一。 可从工业产值占比来说,依旧算不上是一个工业国。 在他看来,工业产值,至少占据所有产值百分之五十以上,才能算是一个工业国。 “但是我们打通马六甲,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,从今往后,我们燕华的工农业品,尤其是工业品,可以畅通无阻的,通过海贸,流向更西边,此战之后,我们燕华的工商业,一定会迎来一个急剧井喷式爆发期,一举将工业产值,推到百分之五十以上,我估摸着不成问题。” “在工业时代,商品经济的环境下,人口的流动,就不需要用官方的权力,强制性推动了,只要中枢和商会进行协商,让商会按照中枢的指导,在各地进行商贸、建设工厂的过程中,就能不动声色,巧妙的让我们所希望的人口,跟着我们的经济指挥棒进行迁徙。” “关于这些办法,中枢下面,经济政策研究室,已经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办法,到时候,会给你们这些各地民政官下发,伱们在配合实践中,要总结经验,对这套办法,进行完善。” 陈忠点点头。 经济与政策研究室。 他知道。 这是一个,专门为中枢以及王爷,做出决策,提供理论性依据的地方。 而燕华的所有政策,都不是拍脑门决定的。 都是有理论依据作为支撑的。 最经典的三个理论,就是燕王自己写的,人民经济、精英经济、垄断性精英经济。 由此可见,其实,燕华的欣欣向荣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 “最后,你应该很清楚吧?” 而根据抵达祖义省,巡视期间,他了解的情况。 也证明了他的谨慎没错。 “当然,我们也不是不向西扩张,但往后向西扩张,更多是经济扩张,往后在更西边的军事行动,最多,也就是在一些经济海陆航线的重要节点上,占据一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岛屿之类,建设成能够供战船、商船修缮补给的据点。” “对了,等回去后,你把陈祖义父子带来,是时候,该和陈祖义父子见一面了。” 陈祖义父子没有选择战死。 在失败的最后关头,选择了投降。 他抵达祖义省后,并没有立刻见陈祖义父子。 直到巡视了解了祖义省的整体情况后,也是时候,见见这对父子了。 陈忠点头,试探道:“王爷,会给陈祖义父子一条生路吗?” 陈祖义父子,不管怎么说,都是他曾经效忠的人。 他还是希望,王爷就像给倭国诸侯一条生路一样,能给陈祖义父子一条生路。 朱棣含笑看了眼陈忠。 陈忠顿时心头一紧。 “你这份本心,我很欣赏。”朱棣看向车窗外,说道:“至于要不要给陈祖义父子一条生路,得等我见过这对父子之后,才能决定。” …… 王宫,御书房。 陈祖义、陈寿父子二人,紧张跟在陈忠身后,短短数月,父子二人宛若惊弓之鸟,身形消瘦的厉害。 靠近御书房。 父子二人脸色都有些异样。 曾经,他们父子在这座宫殿内,指点江山。 可才几年? 短短几个月,形势逆转,就成了阶下之囚。 一路来到书房门口,陈忠站在门外,恭敬道:“王爷,陈祖义、陈寿带到。” “进来吧。” 门内传出朱棣的声音。 陈忠推开门,侧身,做一个请的手势,声音不高不低,确保朱棣能听到的情况下,说道:“陈家主、陈少爷请进。” 目视陈祖义、陈寿走了进去。 哎! 陈忠默默叹了口气,暗道:“希望你们能让王爷看到你们的价值吧。” 他还是希望,陈祖义父子能活下去。 “陈先生、陈少爷我们又见面了。” 御书房内,朱棣坐在御案后,雍鸣站在旁边,朱棣看着陈寿父子,笑着起身。 陈祖义父子二人忙行礼。 朱棣走到二人面前,扶起陈祖义,安抚道:“不要紧张,现在战争已经结束,你们已经不是我们燕华的敌人,最多,只能是燕华治下的犯人。” 陈祖义唇角抽抽。 有些屈辱。 倒也松了口气。 他能听出朱棣的言外之意。 敌人,是要铲除的。 可燕华治下的犯人,就未必一定会死。 “坐,我们坐下来说说话。”朱棣指了指陈祖义父子二人身后的椅子。 等陈祖义父子二人坐下后。 朱棣在对面椅子上坐下,雍鸣站在身边。 陈寿,看着朱棣。<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