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二十一章:格局!劝说! (第2/4页)
/br> 要说他最迫切想看的,肯定是工业区。 但在工业方面,大明根本没法儿和燕华相比。 若说,大明哪方面或许不差燕华。 恐怕就只剩下农村了。 说起来,乡土村社建设,朝廷算是为数不多,走在燕华前面的。 这些年,随着打掉地方保护后,大明的乡土村社也得到了极大发展。 所以,在参观注定不如燕华的工业区前。 他想先去农村看看。 看看燕华和大明的农村,哪一个建设的更好一些。 “好!”朱棣虽然猜不透朱标到底想什么,可还是笑着一口答应。 众人纷纷坐上,早已准备好的马车。 朱标、常氏、吕氏、王美人同乘一辆马车。 车内很安静。 马车沿着海军大营,两排郁郁葱葱树木间的硬化道路出营。 朱标默默打量着海军大营。 三三两两相互讨论,读书的青年战士们,在他们经过时,立正敬礼。 树林远处,一片绿荫地上,蹴鞠的战士。 出cao训练的队列…… …… 等等一切。 给他的感觉,并不像置身于一座军营。 更像是,置身于一座学堂。 在这里,即有着军营的严肃,可也有着青年人的阳光活泼。 这与朝廷的军营,完全不同。 在这里,没有吆五喝六的声音,没有推牌九的骂骂咧咧…… …… “咱还以为,你会逼着你大哥,给你当众道歉呢。” 最前面一辆马车内,朱元璋含笑,好奇看着朱棣。 马秀英、徐妙云也看向朱棣。 朱棣苦笑摇头,“父皇,我的确在等大哥主动开口……” 其实,在他看来,大哥根本就不应该犹犹豫豫放不开。 大大方方主动抢先和他说话,乃至道歉,就落了下风? 就是没面子? 他不这样认为。 不过,大哥的表现,让他对未来,也不乐观。 “你能有这样的格局,父皇真的很惊讶,也更加欣慰。”朱元璋感慨看着朱棣,拍了拍朱棣肩膀。 他在老四身上,看到了一种,具备成为伟大政治人物,千古君主的气质。 这种气质。 以前的他也不曾具备。 这种气度气质,那是需要底蕴的。 要么来自浩瀚圣贤书中的智慧。 要么,来自与底蕴深厚家族,代代相传。 比如始皇帝! 唐太宗! 世人都把唐太宗的渭水之盟,当做了耻辱。 可在他看来,渭水之盟恰恰是李世民成为伟大政治人物、千古君主,极富政治智慧的表现。 又有几个皇帝。 能在那等情况下,让突厥数十万大军退兵? 又有几个皇帝,在遭受那等耻辱后,即没有消沉,也没有陷入偏激。 宋朝有城下之盟。 可宋朝君王签订城下之盟后来的作为呢? 就是越王勾践,所谓的卧薪尝胆,虽然最后一雪前耻。 可与太宗李世民相比,所作所为,也处处透露着小家子气! 成吉思汗开疆拓土的功业虽然远迈历朝历代。 可给人的感觉,更多是一种野蛮。 这种感觉,并不是源自于其草原人的身份,而是其,政治手腕的野蛮! …… 朱棣微微愣怔,随即明白朱元璋的意思,苦笑摇头:“父皇,我其实也是赶鸭子上架,跟着先贤们学习罢了。” 他一个军人。 有什么政治智慧。 早期,得益于土桥村和妙云一起读书,从书中学到了很多。 后来出海。 身份变了,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头人。 他就不断研究、学习那些历朝历代的领袖。 其实,这次以什么样的态度,迎接大哥的到来。 他也琢磨了很久。 既然随着大哥来燕京,就意味着,针锋相对已经结束,接下来就是沟通谈判。 那就没有必要针锋相对了。 大哥不主动开口,他开口也没什么嘛。 完全没必要在这些细枝末节上,表现的斤斤计较。 朱元璋看着朱棣不自信讪笑,笑笑,看向窗外,自言自语道:“没有人生来,就具有大格局,有人从书本的智慧中,汲取,有人通过家族底蕴汲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