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百二十一章:格局!劝说! (第4/4页)
食盐。 恐怕,盐商就不是怨言颇多了! 不过,老四燕华的盐价,是真的低廉! 锦衣卫汇报,燕华用海水晒盐。盐对于中原,是朝廷控制下,国库财政的主要支柱之一。 而在燕华,盐是燕华政权监督下,民间商人,充分竞争的一般普通消费品。 据说,燕华的盐,已经完全抢占了占城、阿瓦王朝、南朝、三佛齐、次大陆的市场。 若是燕华的盐,投入中原,恐怕,朝廷的盐政也会崩塌。 朱标看向朱棣。 朱棣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,“父皇、大哥,咱们去村里看看吧。” 朱元璋点头。 朱标行走在,小碎石、沙子铺就得村中路面。 看着两旁的沼气路灯,若有所思。 朱棣注意到后,给众人解释道:“这种三合土上面铺沙子、碎石路,以及沼气照明系统,这是我们针对农村,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。” “主要是,工厂的水泥烧制产量太大,销售市场暂时饱和,眼下财政也比较宽裕,所以就搞了第二个五年计划。” “在农村,建设沼气池,以及照明系统……” …… “等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,有能力,启动第三个五年计划,我们就会最后一步,把路,彻底修成水泥硬化道路。” 朱标眉头紧拧,“你们的财政这么宽裕?这么大的投入,能收回成本?” 说话功夫。 已经来到了村沼气池布置区域。 朱棣走到密封的沼气池水泥盖上,指着介绍:“按照我们的估算,在五年内,就会逐步回本,就像这沼气池,农村照明,产生不了太大的夜间经济,充其量只能保证,让村办工厂,在夜间也能生产一小段时间罢了,但沼气池产生的肥料却有很高的价值,肥料对粮食的增产作用十分显著。” 以前,农村只能向燕京的沼气工厂购买肥料。 但随着,第二个五年计划推进。 燕华政权按照村土地占有量,为百姓设计的沼气池,完全有能力,满足一个村,对肥料的需求。 甚至还有富裕,能够出售。 也得益于,乡土村社这个农村经济模式。 要是分散的小农经济。 即便有来自燕华官方的扶持。 也很大概率,没法儿搞这种沼气工程。 “传统,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,就算朝廷出钱,给这些百姓,一家一户都建一个沼气池,百姓又有多少精力去闸草、掏沼浆?可咱们建成乡土村社就不同了,一个村,数百人,乃至上千人口,集中起来,有效高效的运用,让沼气这类工程,就有了在农村扎根的基础。” “我们治下百姓对肥料的需求,能够自行满足后,燕京沼气工厂生产的肥料,就能对周边国家售卖,单单这一项,每年能创造的额外利润,就高达三十万两。” “再加上,我们粮食的增产,回本不难,盈利也不难。” “至于修路,现在燕华治下的农村,都有大量的村办工厂,路好走了,对于农村工业产品对外销售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,运输成本降低,农村工业品的竞争力,竞争优势就更大了。” …… 朱标看着朱棣意气风发畅谈。 他现在明白,为什么,同样一种货品,朝廷那边农村生产的产品,就是在价格上,无法和燕华竞争。 也得亏,类似土布这种农村手工业品。 燕华的农村不做。 没有形成,太多大范围的直接竞争。 否则,恐怕还真竞争不过燕华的农民。 朱棣话到最后,看着朱标,“大哥,坚持乡土村社的好处十分多,类似沼气池这种工程,如果是分散的,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,人力资源的限制,根本发展不起来,我相信,未来,还会有更过类似沼气这种事物,会被人们慢慢摸索发展出来。” “可如果,到时候,朝廷那边再次变成家庭式小农经济,即便朝廷想推广,有财力投入,也做不起来。” …… 所有人都明白。 这一刻,朱棣是在劝说大明这边所有人。 不管搞不搞雇工身股制。 但一定要坚持乡土村社。 朱标怔怔看着朱棣,老四这是担心他将来,倒退回传统的小农经济。 虽然有些不舒服。 但也不得不承认。 燕华的乡土村社,给他结结实实上了一课。 的确,他也很明白,沼气这种工程,传统的小农经济,一个单独的家庭,劳动力限制根本搞不起来。 燕京工业区还没看。 原以为,可以比一比的农村。 都被燕华完败了! 求月票、推荐票、追订、全订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