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二十六章:第一次谈判破裂! (第2/3页)
在还犹犹豫豫,在是否彻底革新这个问题上,进行扯皮争斗。 可她相信。 任何人,任何力量。 都已经无法阻碍这股新风潮的席卷了。 这些新风潮,与传统的确有很大冲突。 但老四燕华取得的成果,已经证明了,这种风尚代表着未来。 历史的洪流,必将席卷,摧毁一切阻碍者。 这不以个人意志转移。 是历史规律。 任何妄图阻止的个人,或者势力,都将会被这股洪流摧毁。 即便这个人,是标儿也是如此。 “母后现在都羡慕伱们呢,要是早个二三十年,母后肯定也和你们一起,换上马术装,在这绿荫马场上,尽情驰骋,迎接新时代的到来,在新风潮中,展现我们女性的担当和风采!” “你们要记住,所有的权力,都来源于责任和义务,都来源于务实的态度,不要去刻意追求那些名利权力,当我们女性,务实的参与到生产中,无论是名利,还是权力,都会有的。” …… 就当马秀英有感而发,借着儿媳们都在身边的机会,给儿媳们,传授自己人生经历,以及感悟时。 外务部官衙外。 朱元璋在徐达、汤和、刘伯温、李善长的陪同下,打量着燕华外务部官衙。 汤和往官衙外务殿,敞开的门口看了眼。 笑问:“陛下真不管,就不怕太子和老四吵起来?” 哼哼! 朱元璋哼哼一声,“没打起来,总要吵一吵,吵吧,咱不管了!” 汤和四人相互对视,忍不住,又一次看向外务殿方向…… 殿内。 一张巨大的长条梨花木桌案两侧。 朱标、朱棣坐于中间。 两人身边,身后,坐着双方朝臣。 殿内十分安静。 气氛也十分僵硬。 甚至,隐隐还有些火气弥漫。 “太子,臣以为,燕华根本没有诚意谈判,这大十字铁路不建也罢!” 某刻,黄子澄突然开口,“反正,朝廷没有这铁路也不碍事,倒是燕华不一样,他们现在的工业品,尤其是钢铁,需要大明的市场!” 市场这个词汇。 是燕华提出来的。 这些年,大家也早理解了。 这段时间参观。 他们更是打听到,燕华的工业品,内部消化,已经趋于饱和。 可燕华的蒸汽机,却一刻也不停息的,正在轰隆隆响动中,不断把各式各样的工业品,生产出来。 普通工业品,在燕华打通马六甲海峡后。 的确可以向更西边的蛮夷王朝销售。 可铁路这种工业品。 当今天下。 有实力营建的,只有两个政权。 首先肯定是燕华本身。 其次,就是朝廷! 有了这份底气,谈判开始后,他们就开始压低建造价格,同时提出,以大十字铁路为筹码的技术交换条件。 比如燕华的新式转炉炼钢。 燕华的热轧生产线。 燕华的蒸汽机。 燕华的铁甲舰建造技术等等。 可没想到,他们刚刚把这些要求一一列出来后。 朱四郎竟然直接冷笑,怼了一句:诸位到现在,都没有摆正态度和位置? 朱四郎想要什么态度和位置? 还想和朝廷平起平坐不成! 总之,随着朱四郎一句话。 刚开始的谈判,就瞬间没了下文。 这么静坐对峙,已经一个时辰了! 方孝孺为首的革新派,微微皱眉,方孝孺唇角动动,话到嘴边,最后化作一身无奈叹息。 他想缓和气氛,反驳黄子澄。 可身份又制约他,无法这样做。 否则,保守势力,会毫不犹豫,给他们扣一顶软弱,出卖朝廷利益,出卖大明百姓利益,冠冕堂皇的帽子。 问题是,提出这么夸张的条件,朝廷真有自知之明? 胡惟庸、吕本坐在后面,看着周围革新派的神色,相视一笑。 他们故意狮子大开口,就是为了堵住革新派的嘴。 从而让保守派,彻底主导谈判! 现在这种狮子大开口的情况下。 他们可以对燕华妥协让步。 但革新派不能! 革新派但凡此时说和双方,他们就可以毫不犹豫的给对方戴上一摞帽子! 朱标手指微微蜷曲,目光坚定看着朱棣。 其实,他也紧张。 大十字铁路好不好? 好! 朝廷需不需要? 肯定需要! 无论是从经济角度,还是军事角度,都十分需要。 这个计划,比隋炀帝的大运河,影响性更加深远。 一旦建成后,等于打通了大明经济的任督二脉。 也为大明实现内重外轻军事布局,奠定了基础! 可现在,只能让保守派去打冲锋,尽可能漫天要价,为自己,为大明争取更多利益。 至于,最后一点筹码,他真不愿拿出来。 一旦拿出来,不但会使燕华急剧膨胀。 还会使自己,失去最后这至关重要的筹码。 朱棣看向黄子澄,随即,合上燕华一方,尚未来得及,提出来的合作框架和具体细节书,笑道:“那就不谈了!” 话罢,起身,含笑径直往外走去。 胡惟庸、吕本皱眉。 黄子澄、齐泰等现在活跃朝堂的保守势力,顿时瞪大眼睛。 喂! 你朱四郎什么意思! 谈判不就是漫天要价,坐地还钱嘛。 你这是什么态度! 有你这么做生意的吗! 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