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三十三章:一代强人皇帝的生命尽头! (第2/3页)
模式,不但在军中普及识字,同时,还经常派将士们,出军营给百姓帮忙,臣可以很自信的说,北境军的每一个士卒,都是个顶个的好兵,绝不是兵痞,他们也亲眼见证,并参与了示范区的建设,一旦混编后,他们会口口相传,把他们的经历,告诉京营老兵,改变京营老兵风貌。” “其次,臣会为那些调来的保守将领,配置大量支持革新的北境军将领……” “最终,实现新北境军对革新的全面支持。” 他可以肯定。 京营内。 主持混编整编的徐辉祖、丘福、朱能等人,肯定也得到了陛下的授意,在进行类似的行动。 一旦这次混编完成。 军中支持革新的力量将会大增! 要知道,朝廷有两大军团。 一个是他统帅的北境军,总兵力十五万! 一个就是京营。 总兵力二十万! 三十五万兵力。 即便加上福建直辖行省内,两万驻防军,总计也不过三十七万。 似乎在兵力上,并不占优势。 可一旦这两大军团真正实现,对革新的支持态度为主流的目的后。 两大军团,就可以敌朝廷剩下的所有兵马! 因为这两大军团在组建之初,就抽调了军中最优秀的将士,装备了,大明百万雄狮中。 最为优良的装备! 在其他军队,还绝大多数在使用火绳枪,以及老旧的木制炮车时。 这两大军团,已经全部列装燧发枪,以及铁制炮车的钢炮。 不但射程远。 威力大。 连续炮击能力更强! 当然,要把藩王军剔除在外。 藩王军队,某种程度,其实比两大军团更加精良。 藩王军这些年的训练,都是外聘燕华的教官团帮忙训练的。 每一次燕华军事变革。 以秦王为首的藩王们,在请示陛下,得到准许后,都会外聘燕华教官团回中原,帮忙训练。 藩王军,才是真正传承了燕华军的精髓。 其实,陛下也一直在等太子,主动开口请示,请求外聘燕华教官团。 可种种不能说的原因。 这么多年。 太子始终没有提出来。 “咱们兄弟,君臣,一直从元末那个活不下去,人吃人的世道走来。”朱元璋突然开口,欣慰看着蓝玉,“你和沐英是那个时代走来众人中,年纪最小的佼佼者,其实,咱从一开始,对你们就寄予了很大很高的厚望。” 蓝玉闻言,不由想到,洪武初年的所作所为,羞愧难当,“陛下……” 他现在,回想洪武初年那个蓝玉。 都会忍不住抽自己几个耳光。 立国后,陛下对大伙儿是严厉。 可站在一个帝王,一国之君父的角度上。 陛下若是纵容他们。 那就是对天下百姓犯罪。 朱元璋摆手制止蓝玉,“洪武初年,你的表现的确让咱很失望,所幸,后来你经历了一些挫折,幡然醒悟,变了。” “你的每一点变化,咱都看在眼中,咱都认真观察了,若非如此,咱也不会,把北境军十五万精锐交到你手中。” …… “此番军中大规模调整,咱没有把你调回朝中,你心里不要多想。” “不调你回去,是咱认为,十五万北境军,交给谁,都不如交给你蓝玉,更让人放心。” “其次,别看你是标儿的妻舅,可这些年,你充当革新急先锋,也与标儿的想法不符,未来,标儿继承皇位,雄英为储君,他们父子思想有分歧,必然发生争执,你在朝中,咱知道,依着你的性格,一定会维护雄英。” “就像上次,你抢先站在雄英面前,为雄英挡下砸来的茶杯。” “所以,可以预见,一旦你回朝,你和标儿之间的冲突,在标儿登基后,一定会加大,在有心人的挑拨离间中,这种分歧会更大,与其如此,不如留在北境军中,你掌握十五万北境军精锐,就是雄英最大的依仗!” “而你,却能远离中枢,远离矛盾的源泉。” “太子肯定也明白这一点,所以,将来他登基后,依旧会信任你,但也不会调你回京,在朝堂上,担任更重要的职位,他会继续让你在北境,统帅北境军。” …… 蓝玉听闻朱元璋的所有安排后。 起身。 噗通跪倒。 额头触地,哽咽道:“臣蓝玉,谢陛下为臣考虑的如此周全!” 洪武初年,他做了那么多错事。 如今,陛下走到生命的尽头,却还替他蓝玉做了周祥考虑。 这不是施恩。 对他,陛下没必要施恩笼络。 毕竟,即便不施恩。 难道他就不支持自己的亲外甥雄英了? 至于他掌握兵权会不会造反,要不要为此而笼络他? 也没必要。 雄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