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169章 真心换传统 (第3/5页)
,肯定是看着他的。特别这个皇帝还是很看重以民为本的,这百姓死伤过多的话,不知道还能不能辞官回乡? 此时的史可法,面对一个又一个的衙役禀告,那那那咋了,那那那啥了,恨不得自己当场晕过去,一直到灾情过去之后再醒过来了。 外面的风雪呼啸,寒风刺骨,里面的史可法急得满头大汗,不知所措。 正在这时候,却见他义子史得威匆匆入内,给史可法一个激灵,差点冻死。 看到史得威急匆匆的样子,连门都没关,顿时,本就急火攻心的史可法便喝斥道:“还不快把门带上?” 史得威一听,回过神来,连忙把门带上,把风雪关在门外,一脸震惊地向史可法禀告道:“大人,京营……京营都出动了,进城来了,他们……” 史可法听到这话,顿时吓傻,道:“这是来抓本官的么?” 发生这么大的风灾,不知道会有多少死人,肯定要有人为之负责。而如今的扬州府,除了他也没其他人够资格负责了! 可谁知,史得威一听,却是用手指着外面,继续用非常诧异地语气说道:“不……不是,他们都在救灾,在救人呢!” “什么?”史可法一听,立刻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,当即确认道,“你说京营的军卒进城救灾?” 实在是有点难以想象,那可是御林军啊!是如今朝廷最为精锐的军队,准备去和贼军厮杀的,如今却放下了刀枪,先在扬州府这么大的风灾中救人了? “是啊,是啊!”史得威连连点头回答道,“城里到处都是京营的军卒,城外也有,都在救灾!” 史可法确认了事实,愣了一会之后,不由得仰天感慨道:“陛下真乃千古仁君也!” 说完之后,他连忙让家人给他披上厚厚的披风,当即出了衙门,上到街道上去看情况。 就见街道上,一片的红色。 大明朝正规军所穿的,是红色鸳鸯战袄,非常地醒目。一队队的军卒,都在各处忙碌,清理坍塌的房屋,救出被压的百姓,清理积雪,加固房屋等等。 他震惊地看着这一切,走着看着,发现全城都有京营将士在救灾。最后,他拉了一个总旗问情况。 那总旗认得他是南京兵部尚书,便给他禀告道:“陛下交代了,在也是打仗,不是剿灭贼寇,而是对抗天灾。扬州府辖下的各州县,都有军队派过去了!” 说完之后,他便又急忙去忙了。 皇帝可是说过,这救灾也是会论功行赏的,千万不能落后了。 史可法呆呆地看着这些京营将士拼命地救灾,忽然叹道:“陛下领军到来,真是扬州百姓之福也!” 此时的他,是深有触动,真正明白了皇帝所说以民为本,到底是怎么样的以民为本! 随后,他也投入救灾之中。 扬州城里条件好的那些人家,住宅牢固的,看到街上这一幕之后,都是感动,纷纷打开了自家宅门,让无家可归的百姓能进去避下风雪,烧杯热水送给街上的京营将士。 在这场天灾之下,在京营将士的影响之下,扬州城上下一心,全都齐心协力地抗击天灾。就连风月场所,也都敞开大门让风雪中的人进去避寒取暖,分文不收。 等到午后时分,风雪终于消停了不少,救灾的速度就更快了。 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,都被转移到了该转移到的地方;坍塌的废墟,也都开始清理,危险的房屋,能加固的在加固,不能加固的,拆了重新搭建。 虽是天寒地冻,但是整个扬州府,却是热火朝天。 军队的加入,特别是精锐军队,有军纪,懂得协作,又是年轻力壮的小伙,让救灾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。 接下来的十天,台风已经过去,但是大雪却时不时地下一阵,地面的积雪能到人的大腿。 但是,扬州府城里面,街道上却没多少积雪,不是因为没下到城内,而是被京营将士清理出城了。 包括府城在内的整个扬州府,都有灾难结果报到崇祯皇帝这里来了。 整个扬州府,大概有一万人左右被冻死或者被砸伤后冻死,各城镇的房屋,有将近三分之一还多有不同程度的坍塌。 不得不说,这冬天的台风带了大雪降临人间,给大明百姓造成的伤害很大。 但是,各州府的父母官,却领着乡绅父老,赶到军营前跪拜,感谢皇帝派出了京营将士救灾。直言如果不是京营将士救灾,这次灾情的死伤多个十倍都不夸张。 普通老百姓的御寒衣物有限,一旦遮风挡雨的房子被吹,等待他们的,至少如果不是那些身强体壮的,估计都会冻死! 也是因为京营将士的救灾,带动了所有人在大灾面前互帮互助,不分贵贱高低,只为通过渡过这次大灾而努力。 事实上,除此之外,还有崇祯皇帝一早下令进行粮食管制的功劳,至少在大灾之后不用担心吃得问题。 要不然,大灾之后,物价肯定飙涨,jianian商趁机谋求最大的利益,不知道又会因此死多少人! 这些账,老百姓虽然不会算,但是,个中好坏,却是区分地出来的。 扬州府的那些中层,也就是普通官绅,商人等等,原本畏惧皇帝屠刀的心思,随着这次救灾也消失无踪,替而代之的则是感激涕零。 崇祯皇帝根据这次救灾情况的总结,当即发出旨意,要求南直隶各州县都组建民壮,凡十五到四十之间的男性,除有功名的之外,必须要参加,可用钱粮替代,募集的民壮要适当训练,有贼时上城头防御,有贼时可投入救灾。在他的计划中,就当这是以后全民义务兵役制的预备役模式了。 此时,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七年的腊月下旬,很快就要过年了。 崇祯皇帝在这扬州城一待,竟然待了快一个月时间。 有一个现象是比较奇怪的,隔条江就是应天府。一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