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吊之前,崇祯掀桌_第171章 又挖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71章 又挖 (第4/5页)

队沿途路过的村子,崇祯皇帝能伸个手的,便派军队去帮个忙。村子而已,人多了就很容易把积雪清理掉。遇到没粮食的,也从军中拨一些粮食下去,就希望他们能渡过这个冬天。

    这该是最难熬的冬天,但是春天也不会远了。只要再坚持一段时间,崇祯皇帝相信,他能给他们带去更好的生活!

    终于,在大年二十九的下午时分,崇祯皇帝的军队便到达了南京城外。

    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、韩赞周领着南京城的文武官员,还有那些勋贵在城外五里外迎接。

    当崇祯皇帝过来时,他还看到了官道两侧有两排百姓拿着清理积雪的工具站在那里,一直排到南京城里。

    看到官道上又落上积雪之后,便有巡逻的军卒便吆喝着,驱赶那些百姓赶紧清理官道上的积雪。

    不少百姓穿得并不厚,站在这野地里被冻得一直在跺脚。

    就只是崇祯皇帝到了队伍前,一眼扫过去时,就有看到有百姓倒在积雪中,然后被巡逻的军卒迅速拖往南京城里去了。

    文武百官这边,看到皇帝出现时,便在卢九德、韩赞周的带领下,当即跪下山呼万岁。官道上的人,不管是军卒还是百姓,听到这动静,也都是跪下迎驾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驱马前行,来到这一行人的最前面,居高临下看着为首的这些人。

    在卢九德、韩赞周之后,是南京这边的世袭勋贵,六部九卿等等,分文武跪成了两排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看着他们,并没有马上喊“平身”。

    这些文武官员也不敢动,就跪在官道上低着头。

    他们都已经知道,皇帝过江的时候,所乘坐的那条船突然就沉了,船上所有人都因此掉落冰冷刺骨的江水中,包括皇帝在内。

    幸亏皇帝得太祖保佑,竟然是会水的,甚至听说皇帝还救人了。

    不过皇帝虽然最终没事,但是发生这样大的事情,不管是谁都知道,皇帝绝对是一肚子的怒火。

    之前已经派了锦衣卫先一步到了南京城追查沉船的事情,cao江提督诚意伯刘孔昭于病中被锦衣卫带走,府中所有人等,也被下狱。

    这个事情要说严重的话,那可能是非常严重的。谋害皇帝,那是谋逆!不要管是什么身份,一旦被发现真有涉及这样的事情,诛杀九族是逃不了的。

    就在年初,在京师,不也发生了三个世袭国公谋逆然后被诛杀的事情么!

    当今皇帝杀其勋贵来,那是丝毫不会手软的!

    虽然事情的最后还没定论,有可能不会到最坏的一步,但是,谁能知道这事情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?

    要知道,那刘孔昭之前是深得当今皇帝的信任,因此才能得到cao江提督的实权,还说服皇帝调走了cao江御史,成为独揽南京水师的人物,这也是大明朝罕见的一幕。

    当然,有京师那三个国公的榜样在,在皇帝爆发之前,同样是受皇帝信任的,可还不是说杀就杀了!

    南京城的文武官员,心中想着这些事情,跪在那里犹如泥菩萨一般,就怕自己引到了皇帝的怒火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看着他们,忽然听到有动静传来,抬头看去,却见跪在官道两侧的百姓又有人晕倒了。只是如今都跪着,没人敢去扶。

    见此情况,崇祯皇帝一声冷哼,然后喝道:“平身吧!”

    说完之后,他便打马而走,从文武官员中间穿过。

    这些文武官员起身后,退往两侧,一个屁都不敢放,看着锦衣卫跟随皇帝走过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来到了晕倒那百姓的身边,然后示意了下方正化。

    方正化见了,亲自跃下马,过去查看了下,救醒了这个百姓,然后给崇祯皇帝禀告道:“万岁爷,他是饿的。”

    崇祯皇帝一听便明白了,这是南京官府征发过来,自带干粮干活的那种,也就是属于杂役。

    这些饿的百姓,估计家里也没粮食,吃得少,在这天寒地冻的野地里也不知道站了多少时间,又饿又累,就晕了。

    想着这个,崇祯皇帝便看看其他百姓,柔声问道:“们都是饿着肚子来做事的?”

    这些百姓没想到皇帝会和他们说话,并且一点都不凶,让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,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好?

    方正化见了,便也柔声对他们说道:“万岁爷问话,如实回答!”

    离皇帝最近的那个人见了,便噗通一下跪地上,然后才急忙回答道:“我有吃的,来之前吃过,只是从早上到现在,也饿了!”

    其他人听了,便也跟着跪下,纷纷回奏,大概都是一样,都在出门前吃过,但是因为一大早就出门,这都已经下午了,野地里待了大半天,早已饿到了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听了,微皱着眉头又问道:“你们吃得是什么?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还是最开始说话的那人回答道:“稀粥配些野菜,要是前些天,野菜能多些,还能多撑一撑,可这雪一直下,野菜都找不到了。”

    看到皇帝转头看过去,其他人便也跟着说话,大概和这人差不多。

    崇祯皇帝听完之后,又再问道:“如今南京城的粮价几何?”

    “大麦每石六千多文,大米则要一万五千文左右。”

    一听这答案,崇祯皇帝顿时吃了一惊。这个价格,比起扬州府那边更贵!

    这么高的粮食价格,普通老百姓的活路在哪里?

    想着这个,崇祯皇帝已经决定,要杀猪过年了。

    于是,他便转身吩咐方正化道:“取军中粮食,给每个出工的百姓一斗粮食。”

    用军粮给,这些百姓在一喜之后又是一惊,有点害怕。

    方正化这边,却是没有犹豫,当即伸手招过锦衣卫去传旨了。

    随后,崇祯皇帝便没有停留,直接传旨,前往皇宫议事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