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502章 《赤伶》的剧本,捡漏与轰动 (第2/4页)
> 打量了下茶室里的环境,不由得暗暗心惊。 “老刘,你也在啊?” 除去了自己之外,还看到了老牌编剧刘恒,姜闻团队那几位都是老熟人。 编剧圈子不大,最顶层的就那么几位。 刘恒是金马、金鸡、华表奖最佳编剧拿了个遍。 集鲁迅文学奖跟老舍文学奖荣耀于一身。 这还没完呢。 江东娱乐创作中心那边,有几个在编剧圈快速崛起的年轻编剧。 严歌苓听周余棠一说才知道,这是专门成立的一个项目小组,翻阅大量资料,负责给大家打下手。 几人一起聊了会天,气氛逐渐热络起来,周余棠起来接了个电话,出去接人了。 还有人来? 茶室里的众人都愣了愣。 直到看着周余棠带着芦苇进来,才觉恍然。 曾经帮助陈凯歌戛纳封神的芦苇,毫无疑问是尊大神。 至此。 《赤伶》的编剧团队算是正式构建完成了。 周余棠、芦苇、严歌苓、述平、刘恒。 现在的周余棠,想要组局做一个项目,以人脉关系铺路,动用的也全部都是圈子里的顶级班底。 那几位金牌编剧,也都很给面子,原本就算手里头有事情,也都放了下来,一起过来做《赤伶》这个剧本。 这个豪华阵容,可以说是顶配中的顶配。 “很惭愧,这个剧本,我早几年就在做了,但能力有限,一直觉得味道有点不对。” “所以这回请各位老师过来帮忙,为的就是把这个项目做好,先做剧本,因为我手里还有其他项目,可能要等到下半年甚至年末才开机。” 真诚永远都是必杀技。 这几位都表示理解,各自点了点头。 还是以周余棠的想法为主。 《赤伶》这个剧本,大致框架,他自己已经做好了。 故事内核也基本定了下来。 但怎么把这个故事体现的更加打动人,其中一些细节,还需要慢慢的填充完善。 按照初步讨论出来结果,目标明确,大家先回去开始各自写一部分。 然后定期开会讨论,然后修改过后,再讨论。 如此反复,务求完美。 在短期之内,肯定没办法做完。 周余棠在忙着《赤伶》剧本的同时,《鬼吹灯》开始进入前期筹备阶段,而且还有《人民的名义》那边的进度要看着。 在二月末,周余棠前脚去金陵探班的时候。 光线的王常田,还有万达的叶宁像是闻着血腥味的鲨鱼,后脚跟着就到了。 谈的也是《鬼吹灯》投资份额的事情。 其实江东娱乐完全有能力独立吃下整个项目,但周余棠比较信奉团结就是力量。 而且整个项目资金盘子有点大,找几家分担风险才是王道。 当然。 该争取的利益一定要争取。 最近坐镇《人民的名义》剧组,韩三坪有些cao劳过度,但依旧中气十足:“这部电影,两个多亿的资金盘子,交给余棠来做,我想应该大家都没意见。” 在座各位都笑了。 都跟着尝到了多少次甜头,怎么可能有意见。 这块蛋糕很甜美,但是在分食的时候,还是免不了唇枪舌剑。 因为每个点的投资,都意味着巨大的利益,从中午谈到晚上,终于确定下来。 “东吴影业占40%份额。” “中影集团占20%份额。” “万达占20%份额。” “光线占20%份额。” 这个分配方案,各家都算满意。 周余棠算是占了大便宜。 项目都没开,投入3000万资金,他的导演费、监制费用等进行折算,便拿四成投资份额。 王常田跟叶宁等人,却都觉得超值。 江东这边周余棠亲自cao刀项目的投资份额,如果拿到外边去,溢价只会更高。 有的是资本高位接盘。 …… 《鬼吹灯》的剧本特意聘请了作者天下霸唱本人,早就已经做完第一部要拍的精绝古城的剧本内容。 几家出品公司确认投资份额以后,合同签约很快签订,资金安排也随之到位。 在项目确立后,视界传媒就已经开始有了动作,有过《惊天魔盗团》的经验,现在整体流程越发熟练。 摄影指导和视效指导开始确定特效方案。 包括制作标准大致预期,希望最终特效是什么效果,包括真正符合拍摄要求的摄影棚的数量. 陈曦颇有大将之风,统筹几个部门如同臂使。 目前剧本开发基本上已经完成,剩下的就是规划前期筹备时间,包括实地勘景、搭景. 周余棠跟陈曦也是日常保持着联系,按照她那边的说法,如果选择不出意外,前期筹备最迟在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