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8章 朱高燨:云在青天,水在瓶 (第3/3页)
都挺直了腰杆,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的。
分明是一首修道诗,但在这低沉的声音下却显得铿锵有力,尤其是最后的在念到「水在瓶」时,白起虽然将声调压了下去,却将众人的心提了上来。 …… 白起不是道士,更不是文人,他不懂作诗也不懂修仙。 这首诗乃是唐朝的李翱的《赠药山俨禅师》,白起是战国人,他当然不知道这首诗,后来在脑海世界里也没补过有关方面的课。 【鉴于大环境如此, 这首诗,是朱高燨让他说的。 白起有些疑惑的问道:「你为何要让我对他们说这首诗,有什么深意吗?」 他虽然不是文人,但也不是文盲,他是诸子百家当中兵家的代表人物,不过显而易见的是,白起在诗词上没什么学术研究,对此也并不明白。 朱高燨悠然道:「这首诗有两层意思,从道的方面来讲是,修道没有捷径,无非是道法自然,自然而然。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,瓶里的水中。道在一草一木,道在一山一谷,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。」 「那另一层意思呢?」 「另一层意思,是一个老道士琢磨出来的。」 「老道士?」 「一个极为聪明,却又不干人事的老道士。」 朱高燨缓缓说道,「第二层意思是,想要在我手下当不倒翁,就得在我的屋檐下好好干自己的活。我对你们的要求并没有多高,各司其职、各安其位,只要你们没有别的邪念,大家就可相安无事。」 白起饶有兴致的问道:「就这么简单?」 「就这么简单。」 「可我观他们,似乎吓得不轻,这么简单的一首诗能把他们吓成这样?」 「因为他们如果不听话,那后面就得多一句金杯共汝饮,白刃不相饶了。」 这首诗的涵义并没有那么晦涩难懂,而能在现实里坐在朱高燨面前的人,也都是极有权势的人,自然能想明白这个道理。 真正给他们带来的压力的,是说这首诗的人。 现在说这句话的人是 白起,而那个老道士,是大明朝最聪明的嘉靖皇帝。 …… 「还记得,当年我们反秦的时候常喊的口号,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。」 极少言语的韩信看着朱高燨,也不由感叹道,「如今看来,这王侯将相是真有种啊。」 在他熟悉了朱高燨以后,总算是明白自己怎么死的了。 那些将权谋玩明白的人,不废一兵一卒,将能让他们这些用兵如神的人稀里湖涂的死去。 嬴政闻言,微微挑眉:「你当着寡人的面,说反秦?」 某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秦丞相李斯看到始皇帝这番气场,不动声色的退至众人身后。 韩信轻咳一声,知道自己说的话惹了不该惹的人,果断销声匿迹继续装死。 …… 白起环视众人,思忖道:「大体事宜诸位定夺,现在重中之重,是这一仗,该怎么打。」 他将目光投向了潘僚,「你可知,安南省的十九路叛军,打算把防线部署在何地吗?」 潘僚有些尴尬的说道:「这……臣在李彬所召开的会议上半路而去,对此不甚了解……」 白起面色不变,道:「我可以给你一个重新组织言论的机会。」 求生欲极为强烈的潘僚立马改口道:「根据我的推测,他们应该会把主战场部署在……东都!」 「确实,我觉得应该也是如此。」 对西南颇为了解的张辅解释道,「东都,是交趾旧都,旧称紫城、升龙,其地广而坦平,厥土高而爽垲,元朝人曾攻入升龙,对其大肆破坏,并一度在升龙设置了达鲁花赤的官职。后来在叛贼权臣胡季犛的cao纵下,交趾将国都从升龙迁都清化,并将清化称为西都,升龙称为东都。」 不过我大明攻……嗯,收复西南以后,改西都为清化府,改东都为交州府。本来一开始是想将安南省的省城定于东都,不过最后又定在了清化府。」 以东都为主战场,应该是西南十九路叛军们最好的选择了。不过臣以为,他们据城而战的可能不大,应该是在东都以北的黄高森林想和我们一战。」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