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正经的考核(求订阅) (第3/3页)
诚地对这张平片所属的大体老师鞠了一躬。
这套核磁的出现,于老师而言,是没有任何生命意义的,它的出现,只有教学意义。 尊敬在心也在迹。 方闲书写完,便点击了下一张核磁影像。 红光再现,似乎代表方闲之前所作的诊断,仍有差错或者缺漏。 但这没办法啊! 方闲总共下了八十多个诊断,这都还没能补全所有诊断,实在是它的诊断太多! 一些无关紧要的诊断,压根没什么意义的诊断。方闲是没有填写上去的,是这个技能训练仪的考题答案设置,太过于苛刻。 方闲的心情稍微有点崩。 毕竟出师不利。 而他看向第二张考核台内的核磁套,一眼看上去后,眉头就又是紧紧一皱。 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。 这是一张右肩关节的核磁。 文字提示,是未见明显异常。 但文字在这个阶段,没有参考意义,核磁表现才是最正确的答案。 乍一看,也是未见明显异常,并且,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,方闲也仔细地看过了肌rou和神经纤维的直径,也是没有看到明显的异常的。 但是,真等方闲再前后改变了层面多次之后,才终于是发现了问题所在。 差点就打眼了―― 这个病人,没有骨折,没有韧带、肌rou的损伤,也没有见到肩关节核磁常见的那种肩袖的损伤! 但是,它却是一张术后的核磁套。 而这个手术,正好与骨科有关,名为膈神经转位术。 这是需要非常深厚的阅片功底才会发现,而且还需要一定的专科知识储备。 然后方闲再仔细看过之后,才知道,是膈神经与尺神经的转位术。 可能是尺神经的近侧有一定的结构性异常,因此,做了这样的转位术,替代尺神经近端的毁损,从而得以功能的重建。 只是,这样的手术,会有一定的后遗症! 那就是平常打嗝的时候,或者是出现了膈肌异常的活动时,小指和无名指,可能会不自主的弯曲。 但也是一种替代性的治疗了。 要诊断这一点,需要创伤外科以及手外科的理论知识才能够得以全面。 方闲在思考,这样的诊断,影像科的医生真的会?他们这么博学? 所以,方闲就大大方方地写上了诊断:“膈神经-尺神经转位术后。” 只需要写诊断,不需要写具体的表现,方闲不再予以赘述。 然后点击向了第三组核磁套! 这一次并未现红,代表着方闲的诊断初步正确。 这张核磁相对比较简单,就只是颅内的多发占位性病变,只需要对应不同的脑回即可。 没有压迫到血管,也没有看到其他的感染,方闲也就快速地写上了颅内多发占位:额回、颞回占位性病变,性质待查…… 虽然方闲可以确定它是胶质瘤,但这时候,方闲觉得还是不要化身为大聪明为好。 只是,方闲正准备点击到下一张时,方闲又是发现了这道题有个大坑,赶紧收回即将去握住鼠标的小爪子,把之前的诊断给修正了。 “考虑正常颅脑图像。” 嘴里还低声嘀咕:“什么样的神经病才戴着帽子去做头颅的核磁啊……” 是的,这个病人压根就没病,之前的占位,其实是帽子的投影。 “嗯哼!~”方闲嘀咕骂完时,周成咳嗽了一声。 “好好做题,不要吐槽。” 方闲立刻转头,看到了杨弋风教授此刻的表情不太对,赶紧乖乖闭上了嘴巴。 哦,是杨老教授啊,那没事了!! 直到第十六张平片时,方闲才再次遇到了比较麻烦的核磁影像图。而且是很有意思的影响图套。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若是初学者,或者是对小儿骨科不太理解的人,非常容易把腕关节的核磁看错。 因为腕关节的诸骨,还没有发育完全,并且,还出现了尺桡骨与骨骺分离,掌骨发育异常的情况。 然后,在核磁之上,仍有多骨缺失、神经游离等征象。 给出来的相应文字提示,那是一大堆,估计至少是好几位影像学的教授,仔细阅片之后,给出来了最为有诱惑性的诊断报告,然后让你删删减减一些。 但最终的结果,却要是把所有的诊断,全部剔除,修改为:6岁患儿正常腕关节征象。 是的,儿童阶段,通过腕关节的平片,大抵是能够看出孩子的年纪的。 之所以方闲能够确定是六岁,是因为第二掌骨近端的小多角骨关节面开始变凹,尺骨的骨骺骨化中心开始出现。 而且头骨、钩骨的相邻面已经重叠。 这里的头骨,不是指头颅的外围骨,而是腕关节里面有一籽骨叫头骨,与钩骨相邻。 这个核磁,极具诱惑性与偏导性。 需要仔细地甄别,也不特别难,只能难住水平一般的人。 也只能算得上一个小插曲了。 可是,就在方闲准备这么点下去的时候。 就发现,TM的,这个核磁,还是有一个大坑,自己差点就又没避过去。 这不是小孩子的小儿骨科的腕关节平片,这TM就不是人的腕关节平片,估计是猴子的…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