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362 疯狂的决赛!我们要把世界杯带回巴西!【万字大章,跪求订阅】 (第6/6页)
br> 西班牙也获得了一次角球,但西班牙没有直接罚进大禁区,而是采取战术角球配合,比利亚在禁区内的一脚怒射,打在了边网上。 双方这种你来我往的局面,让比赛原本胶着的局面,开始变得紧张了起来。 杨浩也并不着急,走到场边,示意球员继续保持这种策略。 “西班牙开场之后,一直都在利用巴西左路巴斯托斯这个薄弱的点在组织进攻。” “巴斯托斯是左脚球员,大卫·席尔瓦是左脚踢右边锋,用逆足来对抗巴斯托斯。” “刚才这次大卫·席尔瓦内切后分边,拉莫斯套边插上,利用速度强突后传中,还是很有威胁的。” “这套思路在半决赛踢德国时,西班牙就用了几次。” “邓加应该是有所准备的。” “我们看到,邓加在呼喊着让拉米雷斯回撤一些,显然是要借助拉米雷斯来堵住左路防守的这块短板。” “这固然牺牲了中场左侧的推进能力,但能确保球队后防线的稳固。” “在如此重要的一场决赛当中,邓加的取舍还是值得肯定的。” …… 借助着球队右路进攻的优势,拉米雷斯位置更加靠后,这让西班牙的中场所承受的压力也稍稍缓和了许多。 中场压力轻松了,传控球优势自然也就明显了起来。 杨浩则是针对性的示意哈维也更加靠前。 伊涅斯塔这边跟阿尔维斯倒是斗得旗鼓相当。 两人彼此都非常熟悉,毕竟在马竞并肩作战了这么多年。 右路的麦孔则是盯紧了比利亚。 杨浩这场比赛其实也不敢让卡普德维拉过于靠前,因为他的速度也不快。 在拉莫斯已经积极前插进攻的情况下,杨浩需要卡普德维拉坐在后防线,确保球队的防守稳固。 这也是杨浩对世界杯决赛的一种让步。 说到底,这种决赛,谁都不想丢球,所以每一步都是慎之又慎。 更何况,杨浩还藏着一招杀手锏。 说是杀手锏,可实际上,杨浩也没有十足的把握,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效果。 关键还是看球员的临场发挥。 早在小组赛期间,杨浩在分析巴西国家队的比赛时就发现了一个问题。 巴斯托斯是左边前卫和左边锋出身,在法甲都是扮演攻击角色,但在国家队被邓加改造成了左边后卫。 巴西的左边后卫向来也都是重攻轻守,像麦孔这种攻守兼备的,反而不是很多见。 阿尔维斯、马塞洛这种才是所有人印象中的巴西边后卫。 巴斯托斯被改造后,防守还可以靠努力投入,积极防守来弥补,但他的位置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过来的。 例如,他喜欢上抢,这就导致他身后很容易留下过多的空挡。 这就需要蒂亚戈·席尔瓦在一旁不停地呼喊他,提醒他注意位置。 可这到底是一个短板。 还有他一对一的防守能力并不出色。 邓加采取的策略是用拉米雷斯来保护巴斯托斯,这在过去的几场世界杯比赛里,都发挥出了关键性作用。 但巴斯托斯最严重的问题是,他始终无法跟自己的队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距离。 所有在大球场里,踢过11人足球比赛的球迷一定都会知道,人在比赛的球场内是很容易迷失自己位置的,更别说是随时随地跟自己周围的队友保持距离,选择最合适的站位。 从小组赛到现在,杨浩至少看到过4次,当对手强力进攻巴西队的右路,把麦孔拉到边路,或者是卢西奥前插上抢,蒂亚戈·席尔瓦往中路靠拢的时候,巴斯托斯总是没有反应过来。 这就导致在一定的时间内,巴斯托斯和蒂亚戈·席尔瓦中间是一大片的空挡。 一般都是大禁区内右侧直接空出来了。 杨浩相信,这个问题邓加肯定也是有意识到的。 所以他一直都是采取三后腰打法,不敢改变球队的战术。 在比赛里,蒂亚戈·席尔瓦是不可能无时无刻都在提醒巴斯托斯的,毕竟他也要自己去分析比赛,去思考去判断去跑位,哪里能把心思都放在巴斯托斯身上? 所以,杨浩的杀手锏就是,复现这种场面,暴露出巴斯托斯不会及时回收的场景,进而再去利用这一块区域,加以打击。 战术是这么一套战术,杀手锏也是这么准备的,但杨浩没有第一时间使出来。 一直到第20分钟,西班牙逐渐稳住了控球权后,看起来像是在右路发起几次进攻后,收效甚微了,才开始把进攻转移到了左侧。 伊涅斯塔开始在这一侧发力。 卡普德维拉适当前压,支援前面的左路进攻。 杨浩也是到这时候,才开始站在场边,谨慎地看着球场内的比赛。 尤其是西班牙前场左侧的球员。 不管是比利亚,还是伊涅斯塔,他们都很清楚杨浩的计划。 能通过进攻打出威胁,那他们就直接进攻。 如若不行,那他们的任务就是将防守拉过来。 每次西班牙在左路进攻的时候,所有人都会注意到,拉莫斯的位置站得比较靠前,反倒是大卫·席尔瓦,稍稍靠后一些。 但大卫·席尔瓦基本都内收到了肋部区域来活动,蓄势待发,随时准备后插上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