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三五章 文人优点 (第2/2页)
来养护。 「如果做到随时征用,随时可用,大概需要多少?」杨铭又问。 这个杜吒就不知道了,于是他瞥了蔡莒一眼,后者赶忙道:「大约四十五万贯。」 尼玛啊.......这可真是个吞金兽啊。 杨铭听到这个数字,他也头疼,好在今年授下了六千多倾露田,这些田的赋税可是个极为惊人的数字,将来可以偷偷调拨给襄阳水军一些。 不过今年肯定是没戏了,账上没钱。 收拾了一个文家,就为江陵地区的赋税带来一大笔进项,但杨铭知道,这种杀富济贫的事情,要慢慢来,做的太频繁,会惹出事端的。 当天晚上,杨铭在郡守府接受杜吒的盛情款待。 这是给他脸了,一个中下州的刺史本没这么大的面子,但是你有个好儿子,这面子就有了。 这种场合,杜吒是一定会拉自己的儿子出来见见世面的。 于是他的两个嫡子,杜如晦、杜楚客都来给杨铭见礼。 杜如晦已经成年,今年十六岁,杜楚客与杨铭同庚,今年十三岁。 「你家大郎可已成亲?」杨铭像是唠家常一样,随口问道。 杜吒赶忙道:「劳殿下惦记,尚未成亲。」 京兆杜氏出身,杜如晦将来的正妻,必然是豪门大族的出身,不会差到哪里去。 但历史上并未记载,杜如晦的妻子出身何门。 杨铭又问:「既已成年,为何不为其择选正室。」 「尚未寻到合适的,」杜吒道。
杨铭打趣笑道:「少年正是英姿勃发之时,火气正盛,既然如此,本王便赏令郎一个妾室。」 杜吒赶忙对其儿子说道:「还不快叩谢殿下恩典。」 杜如晦老老实实谢恩。 杨铭又问:「令郎眼下可有官身?」 「尚未,」杜吒闻言内心大喜,因为他摸出杨铭说话的套路, 问你有没有正室,就赏你一个妾,问你可有官身,大概是要赏官了。 于是他又道:「如能侍奉殿下左右,当是犬子的福气。」 杨铭是谁?太子嫡三子,将来妥妥的亲王,这个时候不巴结,以后还有机会巴结吗? 杨铭点头微笑:「总管府尚有数缺,不妨就让令郎暂时担任户曹,掌荆州民户、祠祀、农桑事。」 杜吒大喜过望,赶忙与儿子一起谢恩。 别看总管府的户曹只是个从七品,权利可不小,因为这个职位的行政范围是整个荆州。 何况还是杨铭身边的近臣,将来前途光明。 杨铭其实也不晓得,眼下的杜如晦能不能干了这个差事,但是冲其青史留名的地位来开,就算短时间适应不了,慢慢也会适应的。 十六岁了,这在大隋不小了,京师那边好多这个年龄就已经袭了爵位了。 李渊十五岁,就给杨坚做了千牛备身。 杨广十九岁,便已经是五十万大军的三军统帅。 当天晚上,杨铭就在郡守府过夜,他打算再去水军驻地瞧一瞧,然后领着杨茵绛到附近游玩一阵。 襄阳这个地方,在整个华夏的历史上,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有南船北马、七省通衢之美称。 从这里走出来,流传千古的故事数不胜数,如:三顾茅庐、刮骨疗毒。 这里还是《诗经》《楚辞》这两中华文学巨着的发源所在。 神凋侠侣中郭靖守襄阳,守的就是这里,虽是读本,但也从侧面反应了襄阳做为汉水第一要地的战略地位。 得襄阳,可雄踞汉水,可见水军放在襄阳,是有其必然道理的。 翌日,杨铭点名杜如晦为向导,带着他们离开县城,前往周边风景名盛之地。 半道上,杨铭特意将杜如晦召入车厢,笑问道: 「成年后,你父杜吒,没有在大兴给你谋个职位吗?」 杜如晦摇了摇头:「回殿下,京中有缺,也是轮不到我的。」 轮不到你,你就跟着李世民去造反吗?杨铭给他画大饼道: 「若有真才实学,本王自不会埋没你。」 杜如晦面露感激:「今后但凭殿下驱使,莫敢不从。」 在他看来,能给杨铭做属官,是极大的跳板,将来必可出人头地。 像他这种饱读圣贤书的,都是这个毛病,志向远大,迫切的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。 而且读书人有一点,杨敏比较喜欢,这类人比较忠心。 因为儒家那套「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」,「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」「君要臣死,臣不得不死」的思想,已经深深的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