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局讲聊斋,我吓死全网粉丝_第228章:宋词双壁。(求订阅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228章:宋词双壁。(求订阅) (第2/2页)

/br>
    “无奈啊无奈,陈亮回去之后,他发愤图强。他发誓,他一定要科举中第。因为只有这样,他才能够报效朝廷,他的才华才有发挥的地方。结果,陈亮51岁的时候,他参加进士考试,一举考中状元。他在给皇帝的谢恩书上写道,复仇自是平生志,勿谓儒臣鬓发苍。”

    “显然这句话是受到了辛弃疾的刺激,对于陈亮来说。白发生了又怎么样,自己老了又怎么样。他一生的志向,那就是复仇。只要能复仇,不管多老,不管白发有再多,都不能够阻挡他的决心。随后,他又回到家里,向祖先汇报了中了状元一事,并且还对着祖先写了一篇祭文,将极尽发挥自己的才能,为国报仇。可是,就在陈亮为此做着准备的时候,仅仅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,陈亮积劳成疾,就此去世了。”

    这位朋友讲完了陈亮之后,他没有再说。

    但不用说。

    陈亮最后突然的去世,当真是太超出所有人意外。

    “我的天,刚中了状元就死了?”

    “妹哟,老天也太不给陈亮机会了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与辛弃疾还不是一样吗?”

    这比之辛弃疾那一句可怜白发生,还要来得出人意料。

    众人听得目瞪口呆。

    同时心里越发堵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江宁老师,胸口堵得慌,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你男的还是女的?”

    “这和男的女的有啥关系?”

    “当然有关系啊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是男的呢?”

    “男的一边凉快去。”

    “女的呢?”

    “那我帮你按摩下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去,你这个老色胚。”

    这几天。

    江宁又是给一众粉丝分享了好几首辛弃疾的词作。

    可以说。

    在这分享的同时,众人也算是过了一把豪放派宋词的瘾。

    只是辛弃疾写的词作越为的豪迈,众人的心里却越睹。

    这看起来好像有一些矛盾。

    但事实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毕竟。

    辛弃疾与苏轼所在的年代不一样。

    苏轼所在的年代是北宋。

    北宋虽然国家并没有彻底的统一,但总体还算好。

    所以苏轼所写的豪放词作,他是彻底的豪放,抒发胸襟。

    可辛弃疾所在的年代是南宋。

    相比之北宋,南宋就软弱得多。

    这个软弱不是他实力不行。

    其实南宋相比之北宋,也就是地盘小了一点,但总体实力并没有差到哪里去。

    同时南宋仍然保持着北宋一样的经济,文化……的极大优势。

    可就是这样。

    朝廷仍然是软弱。

    所以哪怕辛弃疾所写的一系列诗词,除了反应人生沉浮之外,也与国家历史结合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这也是为什么,有的时候只看辛弃疾的诗词,你基本上就明白当时宋朝的政治情况了。

    “什么老色胚,你们啊,你们胸口堵我能怎么办。”

    与一众粉丝开玩笑惯了,江宁摊了摊手,表示爱莫能助。

    只是一众粉丝却说道:“江宁老师,这必需你来治理。”

    “我怎么治理?”

    “再跟我们分享一首辛弃疾写的词作。”

    “再分享啊,你们……你们这是想更堵一下?”

    “对,这叫以毒攻毒。”

    “那行吧。”

    “既然你们想找虐,那就再来欣赏一首辛弃疾的作品,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。”

    “咦,怎么又是登北固亭?”

    “对。”

    江宁点头:“当时辛弃疾登北固亭的时候写了两首词,之前的只是第一首,这是第二首。而这一首,才是辛弃疾的巅峰之作。”

    “巅峰之作,我草……江宁老师,赶紧,赶紧的。”

    “别急,我录下视频。”

    说罢。

    江宁拿出手机,对着镜头一边写,一边念道:

    【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
    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】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……我的天,这首词。”

    “这首与苏轼的赤壁怀古相比如何?”

    “不太好比,两首都是顶尖中的顶尖。如果要比的话,我会说,这是宋词双壁。”

    “啊啊啊……赶紧,赶紧解读啊。”

    “哥,你不认识字吗?”

    “认识。”

    “认识字自己不知道年吗?”

    “哥,我也知道这首词气势非凡,读起来非常爽。不过,里面有很多词句我有些不太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呃,我也不太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我去……哥,专业一点。”

    “好好好,兄待……等一会,我去将这一些典查一下,不然要是解释不到位,会被人给骂死。”

    是的。

    辛弃疾写词,一向喜欢用典。

    而这一首词,却是用了好几个典故。

    如果不知道这一些典故,你绝对体会不到这一首词中的意义。

    甚至。

    哪怕你就知道这一些典,而对这一些典又不是了解的太过于明白,同样也很难体会到这首词的真正用意。

    所以。

    面对着江宁所说,这是辛弃疾的巅峰之作,一众网友无比的严肃。

    他们不敢像之前随便来个翻译。

    他们翻阅着一系列的资料,准备对这一首词作,来一个最为全面的解读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