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真没想当阁老_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河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山河崩 (第3/3页)

望向窗外,似乎是想到了什么。

    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,一阵寒风争先恐后的挤了进来,瞬间将炭盆熄灭。

    披着貂绒的秦墨往外边看了许久,忽的转头问道。

    “快过年了吧?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林出岫头也没抬,执笔在纸上写着什么,仍旧是那副不咸不澹的模样。

    “弘治十八年快来了。”秦墨背着手感慨道,长长的舒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鞑靼退兵后,再也没有游兵时不时的劫掠大同了,甚至在河套驻扎的鞑靼兵马也退了回去。

    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,鞑靼被秦墨那三百骑彻底打服了。

    即使达延汗有足够的兵力,有无数的战马。但根本吃不消秦墨那种超常规的武器,再也不敢随意放肆。

    尊严只在剑锋之上,这才是永恒的真理。

    经历过降维打击的鞑靼,冷静下来之后越想越心寒。每次一想到秦墨活着回到了大同,就是整宿整宿睡不着。

    就连梦里都是秦墨带着大批人马在草原上大肆屠杀,领着漫山遍野的骑兵到处围猎鞑靼族人。

    弘治十八年,春。

    这个春天来得格外的迟,也格外的冷。

    某一天晚上,感觉到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的朱右樘一口气喘了很久。他靠在龙榻之上,闭着眼睛想了很多件事情。

    深夜,兵部尚书刘大夏与左都御史戴珊受召入宫。

    这是朱右樘一手提拔上来的两个重臣,也是他最为信任的两个自己人。君臣夜谈持续了很久,一直到天色将明才放两人走。

    临走前,朱右樘突然叫住了二人。

    刘大夏和戴珊年纪大了,熬了一夜谈国事大小事,头脑都有些昏涨。听见皇帝叫住他们,便本能的走了回去。

    谁知朱右樘竟从袖子掏出两份银子,每一份二十两,郑重的交到了两人的手中。

    “你们平日里清廉,闭门谢客从不接外人礼。”朱右樘呼吸像是抽风箱一般,缓慢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,这是今年我私下里给你们的赏赐,让你们好补贴家用。”

    刘大夏与戴珊愣了好一会,两个老臣这才反应过来眼含热泪,笨拙的下跪拜谢君王。

    他们心里清楚,二十年的君臣情谊怕是要到头了。不由悲从中来,一时间竟是放声大哭。

    临走前,皇帝朱右樘侧躺在龙榻之上,望着离去的老臣背影,扯着嗓子喊道。

    “天寒,诸位慢行。”

    正月末,各地的镇守太监都接到了京城的调令,这是要被撤回去了。

    刘大夏和弘治皇帝争了十年,最后朱右樘在人生的最末尾时候还是妥协了,写下了诏书。

    天地悠悠一声叹息,回荡在旷野之中。

    “云中伯秦墨接旨,朕命你自接旨之日起尽快回京,奉旨进宫。”宣旨太监绷着脸念道,省略了一切格式。

    好在宣旨太监已经习惯了,被皇帝朱右樘当做和秦墨之间的小信使一般传纸条。递过圣旨,看着秦墨亲手接过谢恩。

    宣纸太监雪白的脸上终于露出一抹阴柔的笑来,开口说道。

    “伯爷,咱家这就启程回了,皇上还在宫里等着您呢。”

    秦墨细细品着这句话,答道。

    “公公先行一步,我随后就到,一定加急进京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宣旨太监笑着转身离去。

    从地上站起后,秦墨眼睛几乎眯成了一条缝。他知道皇帝快不行了,这是等着进京和他见最后一面。

    宫阙重重,九门深。

    此去一经,不知是福还是祸。只是秦墨也明白,皇帝还要靠着他给大明守云中,守国门。

    大概率不会对他下手。

    但这也只是猜测罢了,伴君如伴虎,谁知道皇帝有没有病湖涂。历史上皇帝脑子还是很清醒的,直到去世前还在交代家国大事。

    京城,秦墨一路没有受到阻拦。

    云中所有的实验室都暂时停滞了,一众班底随着秦墨入京。几人穿着鎏金的黑袍骑马入京,看着怪压抑的。

    锦衣卫全程护送,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。

    直到宫城外,秦墨一人被放了进去,经过重重的搜身,他站在了皇帝病床前。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