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_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(万字更,求月票!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 (万字更,求月票!) (第4/5页)

笑道:“你信不信,你这些弟弟当中,现在就有人在肚子里骂你,吃的轻巧灰,放的轻巧屁。你得了那么大一个拖拉机厂,投资那么多,技术那么先进,只要做出来,稳打稳的送你上副省,你再说这些没立场。李城就更不用说了,一人勾去了仨工厂。不患寡而患不均,心里不服气的人有的是,要我我也不服啊。都是李家子弟,凭什么就你们俩占了那么大的便宜?”

    李幸赶紧帮忙打圆场道:“并不完全是因为大哥、四哥的关系才在江汉和鹭岛投资的,首先是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好,适合投资建设。”

    李墦不服气道:“二十四弟,那我们这些内陆落后的地方怎么办?总不能认命等死吧。”

    李幸乐道:“十九哥,我又不是你们组织单位,你问我干吗?作为一名谠员,有问题找你们组织去啊!”

    “哈哈哈!”

    一群兄弟们大笑。

    李埠看着李源道:“八叔,十九的话虽然无赖些,可也是我们心里的疑问。和珠三角相比,我们内陆地区的经济该怎么发展?现在真是一潭死水。今年您不号召,我也打算回来过年了。说起来都丢人,是回来躲债躲清静的。到了年关,我们连学校老师的基本工资都发不出去,无能啊。”

    这话让不少李家兄弟们面上无光,叹息声四起。

    李源笑道:“倒也不必如此。发展经济,还是要讲究因地制宜的。江汉为什么能得到那么大的投资?就因为那里是九省通衢之地,无论水陆,交通都极为便利。鹭岛就更不用说了,海运是货运的绝对大势。内陆地区没有这个条件,就不要想着强行上马大产业了。确保公平的营商环境,营商氛围,让老百姓修鞋补胎,开个饭馆、修理铺什么的,都能安生经营就好。等待天时吧。”

    他都懒得劝内陆精简行政人员了,纯粹白费口舌。

    至于想要投资,也是多想。

    外资投入在将来至少十年时间里都是很少的,主要是靠港澳台和海外华裔,他们的投资占外部投资的百分之九十。

    而这些投资又都有个特点,几乎很少超出珠三角地区,最多延伸到长三角地区,再不往里去了。

    为什么?

    因为货运便利。

    每往内陆走一米,成本都会增加,利润都会降低。

    谁又会为了大陆的发展平衡去买这个单呢?

    只能等内陆地区经济好了,有市场了,才会慢慢下场。

    大唐要是大无私精神的投入,帮着某一地区发展起经济来,外商很快就会闻着rou味儿赶来摘桃子。

    到时候地方上会为大唐说话赶走外商?做梦吧。

    所以,谁也别想当救世主,救世主只有地方上自己。

    李增无奈道:“真是让人沮丧啊,看着沿海地区经济搞的热火朝天,老百姓生活日新月异,再看看我们内陆地区。头发都快揪光了,可实在没辙。”

    李幸道:“没有办法的事,交通太差了。八八年,大陆才修好第一条高速公路。现在的国道上,虎狼横行,到处都是车匪路霸。越是落后的地方,治安越是问题。再加上吃拿卡要,停水停电,白条塞人,这都不是个例了,是普遍的现象。这样的环境,谁敢轻易去投资?挣的钱还不如受的恶心气多。”

    一众人无言,要知道仅仅十多年前,天地还是另一片颜色。

    那时的人都还在,观念哪里可能一下子就扭转过来?

    为什么改开都十二年了,还在不停的喊解放思想的口号?

    因为思想仍旧未放开啊!

    沉默稍许后,李增道:“沿海城市要好一些么?”

    李幸点头道:“喝茶钱还是收的,也是明目张胆的要。但相对来说,观念还是要活泛的多,没有那么高人一等的做派,还是能够沟通谈判的。在经济商业里,官味没那么重。再加上货运便利,一些问题也能包容。”

    一众兄弟们叹息,李堃笑道:“大唐的产业,也有人敢要喝茶钱?”

    李幸摇头道:“阎王好惹,小鬼难缠。入乡随俗,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不是没有强硬拒绝过,但事后的麻烦,浪费了工厂很多时间精力,得不偿失。后来就随便打发点,当喂狗了。”

    李家众官员:“……”

    脸上简直火辣辣的,心里憋火,但更羞愧。

    都他么的叫什么事!

    李源笑道:“所以,在发展经济开门迎客前,就要看你们自己的手段。能不能取得斗争的胜利,把那些垃圾都清扫干净。你们真要干的漂亮,家里想办法也要支持一下。可你们要是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,拉投资过去,还要让我们去给你们擦屁股,那我们干什么去?给你们当保姆么?没那个能力,强扶也扶不起来呀。

    其实没必要非得都做大官,踏踏实实干好你们的本职工作,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。也别觉得我在说风凉话,你们问问我的儿女,除了汤圆、吉祥、如意、还有小七读大学外,其他的连大学都没上。九儿连初中都没上。”

    李坤闻言吃惊道:“八叔,小妹初中都没上啊?!”

    李源自豪道:“没上!”

    众弟兄们面面相觑,他们可都是上了中专大学的。

    李坤皱眉道:“那小妹现在干啥呀?”

    李源乐道:“玩儿啊!哈哈哈!”

    李幸看着自家老豆乐的前仰后合,对李坤等兄弟解释道:“九儿天赋太高,是家里最像爸爸的,我们都比不上。虽然没上学,但读的书比谁都多。”

    李坤等纷纷侧目,可惜小九不在。

    李源笑道:“同志们呐,除了对大环境的认知要讲究客观外,对自我的认知也要讲究实事求是滴。像我,就不适合当官。我一天之内能从村里打到乡里,再从乡里打到县里、市里、省里,一路平推过去。谁他娘的敢给我窝囊气受,我弄不死他!”

    一大家子笑的前仰后合。

  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