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章 这真的都是基本cao作。 (第2/3页)
此产生了什么符合当地地域文化的变化。 而这同一个祖先,来到南方,又由于地域问题,进行了何种与北方不同的演变。 当这三者结合。 便形成了这“乐器学”的框架。 作为国内少有的乐器学专家 实际上,辨认乐器,对乐器如数家珍,轻而易举的便能说出一大堆特性,区分方式,文化脉络,历史根源什么的 的确很厉害。 但对于这类研究者来说。 基cao了属于是。 “那你这次是打算运用苗族乐器,来打造一款纯粹的苗族飞歌了?” 吴霞忍不住问了一句。 “那当然不。” 李景霖撇了撇嘴。 摇着头。 这样的反应,多少让吴霞感到有些意外。 毕竟。 就在之前,李景霖还说过,自己要往民族方向发展。 “不如说我反而是想要用西洋乐的方式,去呈现作品。” 李景霖捏着下巴。 对于这方面,李景霖是有不同看法的。 “真走到世界上以后,就很容易发现。” “实际上,欧美,或者说,国际上的人,对华夏的传统乐器,其实并不了解,在他们眼中,这些东方的文化吧,神秘,但不懂。” “一直以来,搞国际化的民乐,说难听点,其实是在自嗨,因为国际的接受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,起到的文化宣传作用是有限的。” 李景霖的话。 让吴霞也忍不住微微点头。 实际上。 这些话拿到网上,一定是有很多智障会直接不过脑子的评论。 【谁要他们接受了?自己强不就得了?蛮夷怎么理解华夏的博大精深呢?他们认同有个毛用?你这么自卑呢?自己的文化一定要老外认同?崇洋媚外!】云云. 但其实。 这是一种狭隘的民粹,更是一叶障目,脑干缺失的愚蠢。 搞这些。 底层逻辑。 并非,且从来都不是卑微的要别人认可,接受。 而是为了让他们“懂”。 只有在他们懂了的情况下,才能真正的宣传与西方完全不同的,不会被资方控制的媒体所cao纵的东方思想。 能让人看到更加真实,而并非是被抹黑,妖魔化的华夏。 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,将朋友搞的多多的,这特么才是做这一切的最基本的逻辑。 “这个问题,倒是和民乐的发展无关,事实上,民乐的发展反而很不错。” “而是因为属于华精神内核,文化内核的西洋乐曲,还是少了一些。” “比方说,你搞什么民乐,戏曲,有名的,《西厢记》,《高山流水》,人家国际上对这些了解的实在是太少了,并且根本不懂。” 双手一摊。 李景霖撇了撇嘴。 虽然语言上的确有点犀利了。 但其实,大体上,的确是有这种问题存在的。 “可你要是聊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,那国际上的音乐爱好者都能知道,哦,这是东方的《罗密欧与朱丽叶》!” “正是因为这样,才会有人说,《梁祝》几乎无人能超越。” “这才叫文化影响力。” 李景霖的话。 让吴霞瞬间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。 简单来说就是。 老外们都觉得中文很神奇,可是,你用中文跟他们讲大道理,他们只会觉得中文NB,神奇,但听不懂,于是,十分佩服且不明觉厉的给你鼓掌。 可是。 如果你用英文,去对老外们讲一讲华夏的故事呢? 那特么的就一下子深入到内容上,深入到思想影响上了。 同样是想让赤旗插遍世界。 用前面的方法。 那没啥凝聚力,几乎等同于猴子模仿人的行为艺术。 可用后面的方法。 那就是实打实的有思想指导,有精神信仰了。 steam上,没中文版的游戏,在西方再火。 那相比其他有中文版的爆款游戏,在华夏游戏圈子里,是不是也属于小众? 这就是个很简单的问题。 所以。 在这次的合作与作品的创作上。 李景霖完全不打算延续那种“在国际上神秘化”的感觉。 更不打算只在国内去推广所谓的苗族传统音乐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,首先要做的是你得先走向世界。 目前来说。 西方对华夏无论是思想,文化,还是各种认知上,都是具有很深刻的刻板印象的。 能够打破刻板印象的,那一定是宣传华夏文化与思想的多样化。 因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