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站谁还用想吗?! (第3/3页)
一个系统之下,人家说打压你,是真的容易一不小心打死你。
就这还需要想? 天真! 这就好像你明明是在销售部工作的,不去和销售部经理搞好关系,偏偏特么听金融部经理的P话,和自己的顶头上司作对。 能有好果汁吃吗? 这年头,可以当棋子,但决不能当一次性棋子,不然,只会变成弃子! 汪科想做的,不止这么点。 通过自己的渠道,自然能很轻易的打听到一个内部消息。 《人民的名义》突然一下子拉起了1.1亿的投资,离不开一个“罪魁祸首”。 李景霖。 毕竟,这个消息虽然没有曝出去,但也没人刻意隐瞒,如果想要查的话,还是很好查的。 可是,很显然。 对李景霖,汪科没有什么手段可限制。 虽然汪科权力很大。 可是,完全影响不到教育系统,更别说文化系统了。 王忠,胡明海,固然也不是一个系统的,但毕竟是商人,这些年来,也不可能完全干干净净,虽然做事可能处理的很干净,自己没什么实际证据,可让人家忌惮,打压一下,还是可以的。 但李景霖完全不同。 这就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。 和王忠胡明海压根不是一路人。 俗话说的好。 身正不怕影子斜。 这人真的干净到让汪科觉得完全不可能的程度,没有任何拿捏的可能性。 而且 声望极大,影响力极高! 这种情况下。 即使是汪科,也不得不承认。 没法动! 谈,明显是不可能的,谈了那就是暴露,如果换个别的,汪科觉得,可以用利益打动,但. 这李景霖就是个愣头青。 今天你敢拉拢他,他明天就敢到处说你这人有问题。 不得不说。 一时之间。 汪科还真就犯了难。 于是,在绞尽脑汁的构想下,汪科托到了关系。 想要在李景霖接下来努力的方向――建立博士学术点的这方面,使使绊子。 当然,也就仅限使使绊子,拖延拖延,恶心一下。 毕竟,这种项目,的确很重要。 汪科勉强能伸手,但只能伸出一点点。 不过,这已经算不错了。 汪科只是寄希望于让李景霖这边变忙一点,无暇顾及节目那边的事情。 想到这些,汪科自己都觉得很难受。 自己这么大一尊佛,对李景霖的针对,居然单纯只是让他变的忙一点。 “李教授,这位是审查组的刘组长。” 张毅教授对李景霖介绍了起来。 今天,教资审查项目组,前来上沪,考察学院建立博士点的师资力量。 不只是一些校级,院长级的领导。 小提琴专业中,从主任,到助教,基本都到齐了。 虽然一些助教只是本科助教,大部分是研究生在读,对博士点的建立完全没有任何影响,不过,在这种场合下,该到的还是会到。 “刘组长,您好。” 李景霖微笑着伸出了手。 “您好,李教授,百闻不如一见。” 刘组长打量起了李景霖。 就在前不久。 有两位老上级给自己打电话。 话里话外,似乎是想要敲打一下李景霖,让自己在项目上“严格”一点。 虽然有些为难,但刘组长还是答应了下来。 此时看向李景霖,不免感觉有些遗憾。 这次你怕是通过不了了! “来,刘组长,我来给您介绍.” 在几位教授的带领下。 刘组长开始对整个师资力量进行评估。 教学水准,资历,教学环境,学术成果。 这些多方面评估,是立体的。 是有许多不同的小组,针对性的分别对教学点进行一个系统性的评估的。 作为审查组长之一,刘组长是有点话语权的。 但不多。 “师资力量的确很是雄厚,尤其是在李教授您加入以后,更是有了质的变化。” 刘组长微笑。 说的话似乎十分中肯。 “但我觉得.直接通过的话,还是有些草率了,整体的师资力量上,似乎仍然稍差,通过倒是可以,但这样的话,难以对标国际水准,还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发展。” “我建议李教授您慎重考虑一下。” 闻得此言。 李景霖的双眼顿时一眯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