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63章 这事儿刚好能拿来上课 (第2/3页)
交流内容的信息非常少。 所以,大家更喜欢简单的“贴标签”。 正是由于这样“贴标签”的行为才导致了大家印象中的李景霖,并不是真正的李景霖。 虽然,李景霖和他的粉丝们。 在这方面,更趋向于一种友好的开玩笑的形式,无伤大雅。 但如果类似的行为一旦是负面内容呢? 那么很显然。 就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。 “而若是想要反驳,哪怕这两个人的观点其实很近似,但只要出现了想要反驳的想法,有一点点的思维差异,那么,在碎片化的讨论环境中,在贴标签的惯性中,论点便会无限的倾向于你想反驳的观点的反面。” 说到这里。 李景霖双手一摊。 “你总不能指望着网友们之间的对话会形成论文的逻辑与格式吧?!那就不用网聊了,彼此之间你一篇论文我一篇论文好了,谁被刊登算谁对。” “就这效率,还不如出去打一架呢,谁赢了听谁的。” “哈哈哈!” 同学们顿时传来了一阵阵的欢笑。 也不知道为何。 在听到李景霖的这些解释后。 同学们似乎都有所悟。 毕竟,谁在网上没遇到过“喷子”呢? “哪怕从某个角度来说,其实你也挺赞同他的想法,只是有一点细微的差别,一点不同的意见,但在网络信息这大环境,碎片内容的沟通方式之上,仍然会很容易产生完全对立。” “是的,哪怕是近义词,在这样的情况下,也有可能成为反义词。” 说到这里。 李景霖开始诉说的更加详细。 网络上那些令人费解的魔幻事件,在这样的条理下一看,会发现. 也没啥,其实必然。 “这种情况下,越是想要表达自己,在彼此产生了不同意见的情况下,也越容易去否定对方,来证明自己的正确。” “而如果都是坚持己见还好,可一旦存在了被说服的人,觉得自己睁开视野的人,那么,在这种所谓【睁开视野】的优越感,以及皈依者狂热的作祟下,往往会更加极端的单极化。” “这也便是网络二极管的诞生。” 李景霖微微一笑。 说出的话,顿时让学生们陷入了深思。 此时,教室中异常的寂静。 “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二极管,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无意识之间成为二极管。” “为什么我们会感觉,网上的人都是弱智,难以沟通呢?” “有人说是网络门槛低,有人说是教育发展低,但其实这只是片面的说法。” 说到这里。 李景霖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词。 【信息茧房】 【专业壁垒】 “这便是网络上喷子由来的重要原因之一,也是许多吵架的由来,而在汹涌的互联网信息浪潮之下,各位同学们,是很容易在无意识的状态下,被其中的一些言论所引导。” 李景霖的表情严肃了许多。 虽然,在场的各位只是学艺术的。 对这些知识,了解不了解是无所谓的。 但是! 作为未来最容易影响娱乐文化产业的在座同学。 这些看似不是本专业的东西,反而是更加重要的。 因为,娱乐文化,影响的,是大众的思想。 “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,大数据推送更是如此,所以,大家很容易陷入信息茧房,难以以更多的视角看待同一件问题。” “而专业壁垒,则更是冲突的主要来源。” “在当前,所有的人,都可以尽情的对各种专业展开讨论,所以,争执,鄙视链,乃至于等大家感觉十分愚蠢的说法,都会大行其道,这并不代表网友们是弱智,而是因为专业壁垒。” 说到这里。 李景霖笑呵呵的说着。 “比方说,在讨论娱乐作品是否具备价值的情况下,各位是不是会觉得,很多粉丝们的说法十分魔幻呢?” 不少同学们点了点头。 有时候,学艺术的人,的确是有点理解不了,为什么一些人会对艺术的理解如此片面,片面到了丧失常识的地步。 但这“专业壁垒”一词,仅仅是看一眼,似乎就明白了很多事。 “就好像大家讨论历史,总会有理解分歧,那是因为,更多的人是对历史感兴趣,而并非钻研者,你总不能指望着一个学理工科的人,对历史深度问题,ZZ问题,都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