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:从刷好感开始兴汉_第88章 以卵击石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88章 以卵击石 (第2/2页)

不倒。

    然而这个时代的人,除了刘禅和少部分高明医者,谁知道这些?

    吴军一见尽皆骇然,竟是一时无人敢上前。

    “进军,厚葬此人。”陆逊却依旧平淡的发号施令,宛如一架没有感情的精密机械。

    将令下达,全军不得不依令前进。

    只是所有路过张文宣尸体的士兵,全都默默低下了头,从他身边绕开了。

    这在以往是严重的违令行为,但此次陆逊并未追究。

    他能充分体谅其他将士的情感波动,并对此做出安抚,但自己心中却毫无涟漪。

    张文宣的冲锋与死状,并没有对他的心态造成任何影响。

    此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,给他接手枝江造成了一些小麻烦。

    恐怕他再如何秋毫无犯,对百姓关怀备至,短时间内也无法使枝江百姓归心了。

    他若将此人生擒,也只会引来更多的麻烦。

    但也仅此而已,依旧无法改变此人是个失败者的事实。

    陆逊少年时目睹祖父抵挡孙策两年,最终被攻破,陆家子弟死亡近半,不久将他带大的祖父也病逝了。

    那时候他就清楚的知道,唯有权力与暴力是至高无上的。

    为此,他可以抛弃情感,效忠于死敌,区区一个宁死不降的张文宣,还不至于让他有所触动。

    大军进驻枝江后,迅速控制了县府、粮仓、武库等重要场所,陆逊照例派人安抚百姓,严令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,违令者斩。

    东吴是要占领荆州,以后要成为此地之主,不可能做出烧杀抢掠的事来,陆逊并不是善心泛滥的大好人,他只是对自己的战略目的有着极其清晰的认识。

    然而,枝江百姓自上而下,无论是贩夫走卒,亦或乡绅大户,哪怕地痞流氓对此都极其冷淡。

    张文宣用自己的命,给枝江人心中留下了一枚火种,只待东风起时,便要熊熊燃烧起来……

    只可惜,并非所有城池的官员都有如此血性。

    陆逊留下两千人守枝江,大军继续沿江向西,下一站便是宜都。

    宜都郡有两座城极为重要,其一便是宜都郡的治所宜都城,另一座便是夷陵县城。

    此二城皆是扼住长江咽喉的城池。

    而在陆逊大军抵达宜都城之后便惊喜的发现,宜都太守樊友竟是一箭不发已经弃城而逃了。

    宜都较之枝江城防好上许多,虽不及江陵、襄阳等更大的战略要冲,但至少称得上是一座城,城内亦有其招募的守军,周边尚有一些小的城邑与异族部落。

    然而这位宜都太守,张文宣的顶头上司樊友,还是做出了与张文宣截然相反的弃城之举,令陆逊大军兵不血刃拿下宜都,更导致周边小城邑的官员与部落头领纷纷望风而降……

    恰在此时,陆逊收到了快舟送来的情报,关羽自江陵挥师北上,孙权命他在沔水上游截击。

    陆逊稍作思索,很快也做出了与诸葛瑾相同的判断,留五千人守宜都,暂停了西进的攻势。

    大军主力再度顺江东来,北上漳水,轻取麦城略作休整,大军随后急行东进,攻破沔水上游荆城。

    审问荆城官员得知关羽大军尚未经过此处,于是大军屯驻荆城,严阵以待,准备拦截荆州军。

    潘璋的五千人也已走夏水进入沔水,命棹夫拼命行船,意欲追击关羽。

    而此时本该在沔水中进退维谷,被前后包夹的荆州军,却根本不在沔水之上。

    自江陵北上后不久,尚未行至沔水,大军便安营扎寨保存体力的荆州军,此时正在刘禅的带领下一路向西,急行直奔漳水上游而去。

    漳水此段水流平缓,倘若大军渡过此段,不远便是枝江……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