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116章 劝张飞 (第1/2页)
三国:从刷好感开始兴汉力挽狂澜第116章劝张飞整整一天时间,刘禅都呆在棚户区中。 他亲自走完了全部二十四户阵亡士兵的家。 而这中途,还临时加入了两个人——张飞和丁奉。 张飞是酒醒之后,又拎着五斤牛rou去找刘禅,反正左右无事,便想找他涮火锅再喝一轮,顺便聊些统兵的事情。 范强、张达的事,让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。 张三爷改变的契机之一就是因为上次汉中比武的事,这次又亲眼看过了刘禅赤星军的战斗力,便想与他好好谈谈,结果扑了个空。 张飞想做什么事可不会轻易放弃,于是一路追到了棚户区这里。 而丁奉则是新官上任,在老刘给他安排的临时居所里坐立不安,便想着去找太子,看看有什么需要自己效劳的。 急于表现自己的少年在王府扑了个空,也同样找到了这里。 张飞和丁奉都是第一次来这个“棚户区”。 对于刘禅一手建立的这个“军属大院” 征兵落选人员及家属安置点,他们一开始并不怎么在意。 大部分所谓“志向高远”的将领,并不关心普通士兵及其家属的生活状况。 那些是士兵们自己该cao心的事,将领只要按时发粮发饷,少克扣一些,那已经是对手下的兵相当不错了。 他们去找刘禅时,几乎正眼都没有看里面生活着的这些人。 不是刻意的嫌弃或瞧不起,而是成长环境塑造的观念,让他们下意识将这些人过滤掉了。 就像看到路旁的花草树木一般,并不会投以过多的关注……直到他们发现刘禅正在表情严肃的走访此地居民。 那种肃穆的表情他们鲜少在刘禅身上看到,以至于二人一时都没有上去搭话。 还是发现二人到来的刘禅主动上前招呼,看到是三叔和丁奉,他略做思考,便邀请对方陪自己做完这件事再谈其他。 张三爷与丁奉虽不明所以,也还是答应下来。 跟着刘禅又走访了一家之后,他们就马上明白刘禅在做什么了。 可是对刘禅的行为,张三爷并不能理解。此时虽还没有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诗句,但道理是相通的。 对与二兄相反,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张三爷来说,打仗死人再寻常不过。 普通士卒动辄便是成千上万的死,既然拿了粮饷又享受了家庭免除其他徭役的政策,那便要有随时会死的觉悟。 刘禅给他们的抚恤甚至远超过丧事所需,还有剩余。何必还要做这些事呢?又不是良将名士,如此作为也无法吸引人才来投。 对三叔的疑问,刘禅暂时并未给出答案,只是继续带着他们走访。 【丁奉好感度 10】 【丁奉好感度20,体质 10,暗器天赋 10×2,剑术天赋 8×2,刀法天赋 8×2,长兵天赋 5×2】 然而对丁奉来说却是另一种感觉,作为靠着陷阵、先登这种高危作战混上来的基层军官,他太知道没有后顾之忧对一个士兵的重要性了。 平日里受上官盘剥打压的他,才知道军队居然也可以是这样的。 无论是不理解的张飞,还是充满好奇的丁奉,随着陪刘禅走访都开始观察起了在这里生活的人们。 随后他们便发现了此地之人的不同,外面的普通百姓大多表情麻木淡漠,终日为生计愁苦自然再无余力思考别的事情,当然包括忠义仁勇等等…… 老刘治下的普通人要比其他两地好上一些,但也不像此地人一般,眼里始终带着积极的神采,脸上充满希望。 偶尔听到他们闲谈聊天,都是谁们家的儿子作战勇猛,谁的丈夫武艺高强,羡慕你家的已经入了正规军,我们还只是预备队员…… 没能选上进入赤星军的人,则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,念叨着要让孩子多吃,长得身强力壮以后好为家争光。 手握枯枝玩耍的孩子们,手里耍着稚嫩的枪招,嘴里嚷嚷的都是长大了要投军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