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5章 诸葛治蜀,启动 (第2/2页)
去。 “如今有曲辕犁,大利农耕。但汛期将至,水利之事亦重。臣虽已派人督修都江堰,还望大王设专职督管此事,并将岁修之制纳入蜀科,以律法规之。” 刘备有些疑惑,修个都江堰而已,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吗? “有都江堰,方有益州天府之国美誉,此实乃国之命脉,不可不察。”诸葛亮严肃道,而后起身,将一卷竹简递过。 益州并非一开始就是受上天眷顾的天府之国,相反,有都江堰之前,蜀地常受岷江肆虐之苦。 而修筑都江堰之后,分岷江之水,每逢汛期非但不会再侵害百姓,反而充分灌溉了万顷良田,益州这才有天府之国美誉。 说是国之命脉,并不为过。 然而在诸葛亮之前,还从未有人将其上升到国策、律法的程度。 老刘看罢愕然,又将其递与刘禅。 刘禅拿过一看,这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维护都江堰的全部细节,就连泥挖多深都有具体到寸的规定…… 只能说,确实是诸葛亮办事的画风。 细,太细了。 而后诸葛亮又取来一把石尺:“大王可以广发此尺,令官吏河工以此为准。” 刘备:“……就依军师。” “欲充实府库,壮大我军,唯薄赋敛,无尽民财,方是长久之计。兴修水利,劝课农桑,皆是为此。” 之后刘禅就听着诸葛亮这位三国后勤之神、传奇奶王阐述自己的观点。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,别动不动就加税赋,那么做太低端了,总靠这个打仗老百姓迟早造反。
应该先想办法让百姓富起来,然后咱再去分他们增长出来的财富,这样一来百姓不但不会厌战造反,还会感恩。 刘禅不禁感叹,啥叫格局,这就是格局啊。 等众人听完诸葛亮的想法,老刘拍板确定了新一年的发展路线之后,这场事关重大的高层会议也到了尾声。 有罪者当罚,有功者当赏。 会后,老刘自然也要大赏三郡一战立功众人。 刘禅自然当属首功,不过考虑其年龄尚小,暂不封正式官职,赏金银布帛,此前荆州之战时亦是如此。 王太子不比皇太子,将来只是袭王爵,又不是要做皇帝,因此是可以封官的,比如曹丕既是王太子、也是五官中郎将。 不过即便封了官,也就只是走个形式,谁也不会把刘禅是什么官职当回事。 就算封刘禅个最小的裨将军,谁又敢对他发号施令? 刘禅自己当然也不在意,反正封官也当不了多久。 如果不出意外,曹老板大概已经挂了,曹丕应该是快年底的时候就要逼刘协禅位,明年老刘也就该称帝了。 到时自己变成皇太子,自然也就不再任其他官职。 副军将军刘封此次抢占上庸、拼死烧毁曹军攻城器械,险些身死曹阵,力保上庸不失。 过程虽略嫌莽撞,然忠勇可嘉,封平北将军。 副将王荣,守城有方、果断率兵出击有功,封裨将军。 赤星军众将亦是有功当赏,不过封赏亦是收拢人心的手段,老刘体贴的将这个机会留给了儿子,是以暂未提及。 马超官职已是极高,多赏金银布帛,官职并未变动。 牙门将王平,率军支援,击溃孟达部有功,封偏将军。 以上众人皆有金银等赏赐。 随后老刘又安排了新的西城太守、房陵太守,但唯独最重要的上庸太守空置。 “仲翔。” “臣在。” “军师既也赞同你调任三郡,你便卸下军师长史之职,调任平北将军刘封长史,代行上庸郡守事。” “谢大王,臣必当竭力以报。”虞翻躬身谢道。 在江东混了那么多年,自孙策死后却不得孙权重用,如今刚投刘不久就被委以重任,心中十分感激。 而之所以被大王看重,自然是因为太子刘禅。 【虞翻好感度 10】 【虞翻好感度20,政略 10×2,计略 10×2,占卜 10×2,医术 5×2】 念及此,虞翻又躬身朝刘禅施了一礼。 事已安排妥当,老刘只需专心建设,等雍家起事,便以雷霆之速平定南中! 不过老刘的准备做好了,刘禅却还有许多事情要做,战死的士兵抚恤、家属安抚,将士赏罚,这些都需要他亲自去做。 除此之外,赤星军经过这次三郡之战,刘禅也打算再做进一步的调整改革……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