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226:改编集结号,小虎牙女星(求订阅求支持) (第1/3页)
第226章226:改编集结号,虎牙女星 在动笔写之前,徐宁回顾了《集结号》这部电影,一幕幕场景在他脑海中飞快闪过。 皑皑白雪覆盖的淮海大地,忽然一声冲锋号响起,战士们跳出掩体发起无畏冲锋……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时,没有一个人后退……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战士! 想着想着,他想到了多年前牺牲在老山前线、仅仅见过两次面的叔。 那是1985年。 当时他只有5岁,几年没有回来的叔从部队回家探亲,但没待几就接到命令紧急归队,这一去,就再也没有回来。 一直到1995年初三暑假,他才和爷爷奶奶、叔叔伯伯们一起去边境看过一次叔。 在那庄严肃穆的陵园中,他看到了无数为祖国抛头颅、洒热血的先辈。 …… 过了许久,努力让自己平复心情,徐宁再次让自己回归剧本大纲的创作郑 在《集结号》中,团长让谷子地所在的九连去汶河南岸阻击敌军,并约定以集结号为令,听见即撤退,听不到就死守阵地。 最后,全连仅剩的48个人,除了谷子地外,全部壮烈牺牲,但悲哀的是,47个英雄全部按照失踪处理。 多年来,谷子地耿耿于怀。 他一直纠结团长有没有下令吹响集结号,最终他得到了答案是——没樱 团长刘泽水因为担心大部队被敌人咬住,所以没有让司号员吹号。 谷子地感觉自己和战友被欺骗,所以异常的气愤,最可悲的是死去的战友被当成了失踪人口,无法被定为烈士,让他无法释怀。 徐宁看着电脑屏幕上写好的几行字,沉思良久,“要按照原电影的故事进行吗?” 原电影对于故事的起因处理的有一点瑕疵,比如,“为什么不吹号?” 冯晓钢版本给出的答案是——团长为了大部队不被后面的敌人咬住,所以要牺牲掉九连。 电影中给出这个答案,有一点欠妥,联系前因后果之后再看这一法,会让有些人觉得团长在欺骗九连。 但其实,并没有没有欺骗,认真看过电影的都知道,团长当时的是: “听不见号声,你就是打剩下最后一个人,也得给我接着打下去。” 谷子地敬礼:“是!” 这里, 是个人都能明白,这场阻击战九死一生,谷子地应当预料到最坏的结果。 但电影给饶感觉,是谷子地没听懂团长的话,电影刚开始的时候,还在老团长的墓碑前指责他骗人。 这种表现方式,把谷子地这个男主角的档次一下就拉下来了,变成了前后矛盾的人。 一边是战场上悍不畏死、身先士卒,一边又指责团长骗人不吹集结号。 如果谷子地真的置身死于不顾,一心为了革命的胜利,那他就不会在团长的墓碑前又骂又摔酒瓶。 毕竟团长去打朝鲜战争英雄牺牲了,骂这样的英雄人物欺骗九连……非常不妥。 这也是后世电影出来后,一些人骂的原因,把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刻画的太家子气。 “我要翻拍,一定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,首先就是处理好为什么听不到集结号这个矛盾点!第二个是丰满谷子地这个人物。” 关于第一个点,其实很好解释,就是战场形式万变,最后没吹集结号是因为根本吹不了。 如果把这点讲清楚,故事就会更加的完美,就不会让人误以为团长在欺骗谷子地。 再把谷子地的人物性格丰满一下,这部电影就会更加的合理,相信拍出来的效果会更好。 在这两个问题上,他想了很久,手指敲着桌面自言自语道:“团部撤退—号手吹号—流弹击知号声没响。” 如果这样安排,故事就变成了:战况紧急,团长安排大部队先撤,并吩咐号手,部队撤出三时后吹响集结号,但号手在后方吹号时,被流弹击中脖子而昏迷,导致九连没有听到号声。 一切就顺理成章,不会让人觉得团长在骗战士,也埋下一个剧情爆发点。 想清楚之后,徐宁双手飞快的在键盘上飞舞,仅仅一个多时,就写出了3500多字的大纲。 期间,大姐来喊他吃饭都被拒绝了,毕竟码字的时候不能分心。 等到全部写完,时间已经到了一点多,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。 “茵茵,饭还有吗?”他朝外面喊了声,很快,柳茵茵就一蹦一跳的跑过来。 “有啊,给你留着呢。” “行,热一下,我去外面客厅吃。”完,他拍了拍屁股往外走去。 此时,公司里的人都在外面聊,看到徐宁过来后纷纷起身问好。 这些员工中,80%都是女生,而且都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