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252:吟诗的陈导,再见颜丹宸(两更8000字) (第1/3页)
第252章252:吟诗的陈导,再见颜丹宸 本次竞选一共12个团队,第一轮将会刷掉7个,余下的5个团队晋级第二轮。 因此, 竞争很激烈。 前两个出场的团队,分别来自Rb和鹰酱,一上场就马不停蹄的展示创意,ppt走马灯似的过。 两个方案更注重国际化、现代化,但在中国元素的体现上稍差点功夫。 这也难怪, 老外不可能比中国导演更了解中国文化,因此,这两个团队得分不是很高。 估计首轮就要被淘汰。 第三个出场的是陈凯哥,他穿着一身黑色西装、白色衬衫,衬衫领口开着,没有系领带,头发梳的锃亮。 看起来很随意、很自信。 据媒体前几报道,陈大导演对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一职,信心十足。 他在家花了一个月时间,手写创意文案,认为凭他的认真态度和国际影响力,肯定能够得到组委会官员的青睐。 陈大导演起身鞠躬,随后迈着自信的步伐走上讲台,露出一切尽在掌握中的笑容,讲道: “2001年7月13日,那时我在片场刚忙完,得知京城申奥成功的消息后,内心无比感慨,马上就想到了杜甫的一首诗。” 陈凯哥讲到这里,台下恐怕不止徐宁一人,想冲上去将他拉下来…… 别吟诗了,陈大导演。 前两个团队都在讲创意,恨不得把自己的方案全部掏出来,你倒好,聊起了古诗。 当他背出第一句诗的时候,徐宁差点笑出声,幸好他喝了口水忍住了。 而此时, 奥运组委会的几个官员已经开始皱眉了,坐在最中间的那个大佬,明显有点不耐烦。 陈大导演没看到这一幕,因为他已经讲到动情处,声音也愈发的高亢起来: “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 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 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 …………” 吟完这首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,陈凯哥深吸一口气,发现下面居然没人喝彩,他顿感失落。 调整情绪后,开始讲创意。 可是创意也很虚无缥缈,没有讲到具体的、实际的、都是一些概念上的东西。 所以,不管他怎么讲,都讲不到组委会想要的点子上。 再加上刚才那首莫名其妙的诗……导致“不靠谱、理想化”的标签已经贴在了他的脑门上。 当陈凯歌花了十分钟讲完创意后,徐宁这一组准备上场的时候,坐在最中间的那个大佬破例要点评几句。 他扶了下眼镜,道:“陈,我们要的是具体的创意方案,而不是诗人。” “嗡……”陈凯哥瞬间懵逼,怎么,我背的诗不好听吗?还是我的创意不够优秀? 但是, 他不敢多一句,只能感谢大佬点评后,灰溜溜的走回座位坐下,之后整场都像蔫了一样。 陈凯哥的内心是崩溃的,“为什么,为……我手写文案啊,为什么都不能看到我的情怀!!” 不能否认陈大导演的奥运情怀,他肯定希望我国举办奥运会,但是他的方案就像飘在空中的楼阁,根本无法立马转化落实。 接下来, 轮到了徐宁、张一谋和冯晓钢这一组,在来之前,就定好了让张一谋担任主讲人。 因为不管是从资历、人脉还是作品上,张一谋都要比冯晓钢强。 而徐宁又是辈,更不可能跟这二位抢主讲饶位置。 三人共同起身,张一谋走上讲台,而徐宁和冯晓钢则拿起提前准备好的文稿,递给组委会的几个官员。 得益于徐宁出众的气质和外貌,几个大佬在拿到他递的文件后都笑着点头了声谢谢。 等到所有人安静下来,张一谋开始陈述团队创意,没有任何花里胡哨,上来就是干货。 “各位领导,上午好……我们团队由我、冯晓钢和徐宁三人组成,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创意方案……” 从导演组、工作组的搭建,到志愿者、表演者的招聘,再到统筹协调各单位、各部门,以及具体到运动员入场方式、奥运圣火点燃、开幕式倒计时、宣传歌曲、宣传纪录片、晚会具体的节目…… 每一项, 张一谋都讲出了详细的、可执行的、安全的、cao作性强的完美方案。 这些是三人几个月来的劳动成果,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创意,都是来自徐宁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