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二十一章:卦解 (第2/2页)
刻知道了这是弃车保帅之举,当下大怒。 “真是岂有此理,竟然在朕的眼皮底下欺君罔上。璟瑄,此事,务必要想办法查个水落石出,不然,这样一颗毒瘤在朝廷之中,朕如何能安?” “是,皇兄。” 沉默一阵,皇上便让古璟瑄离开了。 古璟瑄离开之后,皇上挪开面前的折子,摊开的折子底下,是另一封来自钦天监的奏折。上面写的,是一则卦解。 “祸乱将起,龙鳞血光,破军临堂,吉星照南。” 这十六个字,看得皇上是眉头深锁,久不能平。 这十六字卦解,乃是从古璟瑄所述的那卦文中解得。起初皇上并不在意,不料,钦天监研究了一段时日之后,十分郑重地递上了这么一份折子来。 破军临堂,这分明是逼宫之象。难道,这朝廷之中,有人想谋反不成? 皇上想来想去,愈想愈不得安宁,便揣着折子,去了泰和宫。 看罢折子,太后立刻变了脸色。 “皇帝,这可是……” 皇上一脸严肃地道:“母后,的日朝中出了些事,不甚太平。有人想打皇家宝藏的主意,是以,朕有理由怀疑,有人是想逼宫篡位。” 太后一惊,手中的折子滑落于榻上,惊道:“皇帝可查出了那人是谁?” 皇上摇了摇头,道:“尚无头绪。朕命璟瑄从吕归元处着手去查,最后只查出吕归元贪污公款,线索却是断了。” 太后听罢心中一忒,面色晦暗,垂目不语。 沉默了一阵,太后拿起折子,指着上面四字,道:“皇帝,这卦解上书‘吉星照南’,显然此卦不是死局,不若皇上借南巡之名,南下避祸,这京城,就由哀家留守便是。” “此事万万不可。”皇上忙道:“朕怎么可置母后于危险之中。此为大不孝啊。” 太后一面安抚皇上一面道:“此卦上书‘龙鳞血光’,若皇帝留在宫中,定是有血光之灾,哀家非龙是凤,留下也无碍。皇帝乃是大齐的皇帝,若是有个万一,这江山社稷岂不落入了贼人之手?再者,皇帝避开锋芒,才能有机会调兵遣将,擒住贼子。” 皇上听罢仍是不安,他道:“只是,敌在暗,我在明,如此,十分不利。儿子怕母后会有危险。” 太后道:“哀家有危险不要紧,可皇帝却不能任何万一。依哀家看,皇帝不若告病歇朝,暗中微服南巡去。” “母后是想让儿子金蝉脱壳?” 太后点点头,道:“哀家在宫中坐镇,皇帝微服南巡,若宫中出了事,皇帝便可与哀家里应外合,擒住贼子。” 皇上深思熟虑之后,终是点了头。 太后此计,确是此时最好的办法。只有他暗中出宫,方能化被动为主动。 太后拿着折子,再将这十六字细细看遍,方才缓缓道:“若,真如这折上所书,宫中出了大乱,那钦天监便立了大功。若是宫中太平,那皇帝就当是出去散散心了也好。” 皇上回道:“儿子明白。” 揣着这折了出了泰和宫,皇上心中仍有着疑惑。 据璟瑄所言,此卦词乃是沈碧瑶托梦告知的。皇上想来想去,仍是觉得心中不得踏实。这沈碧瑶乃是被太后赐死,难道她就无半分怨恨吗? 若说她心系璟瑄,托梦来劝慰他好生养伤,尚在情理之中。可这卦词…… 听闻沈四姑娘举家去了南边,莫非,沈碧瑶是怕古璟瑄会因这卦中所示之事受到牵连,这才刻意提醒的? 捏着这折子,皇上的心情越发地沉重。他原来没将这这事放在心上,若非钦天监这般郑重其事,此事早被他忘在脑后了。 现如今钦天监确认了此卦所示,乃是天星所指,皇上也不得不多加考量。 正如太后所说,若真出了事,他们有所预料,便可料敌先机,里应外合。若是这卦文只不过一纸空话,那出宫南巡,也无妨,只多加小心些便是了。 而另一边,看过了卦文的太后,却想得要比皇上复杂得多。 此卦文从何处来,又为何有此一解,太后只是略知一二,并不知详情。她只知道,此卦文,应是出自璟瑄之口。 可是,正是因为此卦文出自古璟瑄之口,这才让太后忧心忡忡。 古璟瑄对沈碧瑶用情至深,据皓昀所言,自他住进沈碧瑶从前的小院之后,更是连性情也变得十分喜怒无常,令人无法揣摩。 沈碧瑶乃是她亲自下令赐死的,而古璟瑄向来与她并不亲厚,若是因为记恨于她,那是大有可能。甚至,会有为沈碧瑶报仇的想法也说不定。 ...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