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一章 朱棣的迟疑  (第2/2页)
>    所以道衍和尚才提前问了出来。    “现在城里百姓用柴的多,还是用煤的多?”    葛诚卖了个关子,反问起道衍来。    道衍和尚不敢在葛诚面前拿大。    别看他和燕王相谈甚欢,但燕王真正的心腹,只会是眼前的燕王府长史,而不会是他姚广孝。    燕王虽然对自己尊敬,却对葛城随意。    才更可见燕王把葛城当做自己人。    道衍和尚老老实实的回答。    “老百姓多用柴,一则木柴价格便宜,二则不愿意花钱的百姓,也可以出城去砍伐,多费点力气。”    白居易的《卖炭翁》流传至今。    可见古人很早就采用木炭当做燃料使用,而煤炭更加便捷。    但是受限于煤矿业的技术发展,直至明朝时,城市人口更多的还是用柴。    “大公子和工匠做出来的蒸汽机,可以提高矿区的产量。”    “而矿区的煤产量高了,煤炭的价格就能降低,运送到城里,比木柴的价格要便宜,百姓们当然就会该用煤炭。”    道衍和尚没有反驳。
    前段时间大公子在北平城众目睽睽之下的实验,令人大开眼界,道衍和尚也有所听闻。    不过那时候他不在北平城,去了其他的地方,与朋友们交流各地的信息。    有了这個前事,道衍不会轻易的否决大公子。    说不定呢。    朱棣却摇了摇头。    “煤块价格本不便宜,燃烧又快,火力也不如木柴,只怕许多老百姓不愿意使用。”    为了解决供应木柴的问题,官府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山厂,由柴夫每日往城中售卖木柴。    既要满足城里人口的需求,又要保证价格低廉。    是关系民心稳定的大事,不比粮食要小。    容不得马虎。    如此大事,朱棣心里门清,因此三言两语可瞒不过他。    葛诚语气感叹,“我当时也是这么回复大公子的。”    “那兔崽子怎么说的?”朱棣连忙追问。    如果真能解决此事,那真是利国利民的大功。    连父皇都会高兴至极。    “大公子说等他做出来,让我开开眼界。”    葛诚一脸的无奈。    “扑哧。”    道衍和尚忍不住笑出声。    说了半天。    原来是个空话。    朱棣也气笑了,但没有真生气。    三人身份虽身份不同,实则处的都不错,能畅所欲言,不会太过计较。    “臭小子说话不着边际,你还当真了。”    见二人不信,葛诚耸了耸肩。    如果是以前,他也不会轻信大公子。    不过西山之行。    一路所见所闻,还有亲眼看见大公子对百姓们的态度,让葛诚选择信任大公子。    朱棣不信。    他虽然听过,却没见过蒸汽机。    很快就失去了兴趣,谈起了秦王府,这才是他当下最在乎的大麻烦。    “咱这个二哥啊,太过强势,逼得咱家都不敢回。”    “我已经探听过,秦王府的长史,久等不到燕王,已经决定离开北平城。”    葛诚告知。    道衍和尚欲言又止。    悄悄看了眼葛诚,咽下了要说的话。    有些话。    他只能跟燕王说,容不得外人在场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