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九章 太子病逝 (第2/2页)
发生了工业革命,让后两者学习英国的工业革命。 学习的不是技术。 而是模式。 为什么呢? 因为英国在技术上的突破,刚好是顺应时代的需求,符合事物发展的定律。 煤炭,铁道等等。 不光是技术的诞生,更不只是商品的倾销,而是促进了国家的生产力。 什么叫生产力?不是叫生产。 例如铁道无形中解决了很多的问题。 放在具体的事物上。 就是解决了驿站问题,道路问题,货物流通问题等等,更可以变相的解决了老百姓服徭役的问题。 “这不是运气,这是偶然中的必然。”朱高炽又告诉了朱棣一个道理。 “你子。” 朱棣无可奈何。 老大总有一套套的道理,什么话都能个一二出来。 朱棣早就放弃了和老大讲道理。 两父子相谈甚欢的时候,从应府终于传来了大的急报。 太子。 病逝了。 朱标的死,在洪武朝,对大明是个沉重的打击。 引发的后果巨大。 和朱高炽想的不一样的是,各地藩王都未入京祭奠,因为应府没有下诏。 藩王无诏不得离开藩地。 听到朱棣悲赡语气,朱高炽才想起,根据朱元璋起居记载,在朱标丧事过程里,的确没有藩王的影子。 明年。 朱元璋才会专门下诏,让各地藩王入京。 大家谁也不是傻子。 太子死了,藩王们谁不心动? 哪怕行为举止在伤心,掏心掏肺的哭,外面的人也不会相信,只会怀疑动机。
当然该做的事仍然要做,该伤心还是得伤心。 如果真不伤心,每日仍然欢声笑语,那就是铁证如山,必定会引来弹劾。 王府不光设立祭棚,也让各庙的和尚们做法事。 朱高炽没时间浪费在此事上,每日忙碌不堪,刚从外面回来,撞见了两位弟弟。 “大哥。” “你怎么走路一瘸一拐的。” “二哥被父王打了。” “别瞎。” 朱高煦脸通红。 朱高炽无语。 “最近父王打你的次数越来越多了,以前不这样啊。” “二哥看大哥每次顶撞父王没事,他不听咱的劝,每次都要学大哥,结果每回都被打。” “这几日母亲不许我们出门,大哥却每日都不在家,所以二哥溜出去校场,回来就被父亲打了。” 三弟朱高燧抢在朱高煦前面有问有答,不给朱高煦掩饰的机会,气的他差点要胖揍老三一顿。 “好了好了,以后不要老是违逆父亲,传出去名声不好听。”朱高炽好言好语的教导一番。 “大哥要去哪?” “咱找父亲有些事。” 看着大哥离去的背影,朱高煦委屈至极,告诉老三一个秘密,“父王不喜欢咱们了。” 老三一听。 先是愣了愣,然后嘴一撇,扭头就跑,边跑边哭了起来。 “诶,你跑什么呀。” 朱高煦傻眼,在后边大声问道。 “咱……咱去问娘。” “你站着。” 朱高煦拔腿就追。 朱高炽听到身后的动静,忍不住摇了摇头,少年不知愁,真是幸福啊。 自己整日努力,因为不努力不行,深知历史,知道自己没有富贵王爷的命。 等见到了朱棣,看到他脸上的悲容。 朱高炽终于想起,自己这几日的表现,是不是有点太过肆无忌惮了? 就算一点也不伤心,也得做做样子才对。 于是努力的挤出哀痛的是神色,可试了试感觉不太对,只能又低下头。 他对朱标实在是没什么感情。 演戏太僵硬,不如什么话都不如,低着头最好。 朱棣什么话也没,只盯着自己的长子,眼神中满是审视,儿子对大伯的死浑不在意。 谁也不用想瞒谁。 “老大啊。” “有些事,不用生出妄想。” 如果是以前,朱棣自然会痛批长子,可谁让长子才能卓越,所以朱棣有些舍不得,反而和气的教导起来。 朱高炽点点头。 当朝太子病逝,历史上发生过不少,以史为鉴,大致分为两种。 一种是太子的兄弟继任,一种是太子的儿子继任。 后者没朱棣的事。 前者也没朱棣的事。 因为朱棣上面还有两个亲哥哥,是马皇后所生,根正苗红,皆是嫡子。 秦王,晋王都有可能。 如果秦王去年不犯事,那毋庸置疑,只有他有资格参与,可惜没有如果,所以不少人押注晋王。 朱棣出生的晚,他有没有遗憾呢? 朱高炽猜测是有的。 不过朱棣认为自己没有机会,所以隐藏的很深。 “军户的事,没有什么意外吧?” “没樱” “尽量不要闹出事情,越稳定越好。”朱棣还是不放心,又道:“咱过几日亲自去你的工地看一看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