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五章 王府威势 (第2/2页)
“能提前盈利一二,也是缓解总厂的压力。” 民矿出身的几位管事,对新的掌柜的作风有些不适应,不过有总厂来的几名管事影响下,倒也没有大惊怪。 中华重工的扩建速度,高长芳是老人,从无到有看在眼里,具有经验。 不过是把总厂的一套,在密云复制一番。 和大兴一样。 地头蛇各家卫所都无润难,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事情就容易了十倍不止。 “招工的进度有些跟不上。”一名总部来的管事,提出了目前的困难。 整个北平近两百州府县,才两百六十万人,人口又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。 而密云是北平最北,人口属于最少的地区之一。 而且密云军户占多数,是军事重地,要服兵役的卫所多,当地卫所需要提供的物资也多。 既要满足服役,又要满足军事生产所需,密云两个卫,是没有多少人可以提供的。 至于民户。 密云没有民籍,属于隐户。 这些隐户在卫所周边种地,虽然不向官府缴税和服役,但是由卫所管理,已经是一种默契。 越是明朝中后期,这种局面的规模越大,乃至辽东全境都是如此。 “两个方法,一个是继续从本地招工,另外加大从北平招工的力度。” “如果通了铁道就好了。”总厂的管事感叹。 北平周边的铁道,已经修好数月,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,可他们肯定是第一批使用者。 已经习惯了铁道的便利性。 “铁道修成,至少要到明年了。”
“气冷了,加大了工程难度,估摸还会停工一两月。” 铁道是什么? 民矿的几位管事满头雾水,他们和总厂的管事比较起来,显得格格不入。 在会议上,主要是总厂的管事在话,他们无从插手。 高长芳学着王爷敲了敲桌子,拉回了众饶视线。 “无法解决的困难,就不要提了。” “冶铁厂的生产技术,万师傅那边有了章程没有?”高长芳提心吊胆的问道。 焦炭炼制厂因为技术上的问题,导致了一拖再拖,经历了不少的磨难才建成,他可不愿意遇到同样的麻烦。 那时候总厂气势如虹,正是盈利水平最高的时候,有些问题不是问题。 如今总厂的盈利水平持续下滑,以前不是问题的问题,就变成了问题了。 作为密云分区的总负责人,高长芳要顾虑到方方面面。 “蒸汽机工厂本就有冶铁车间,万师傅又是数一数二的大匠头,技术上已经明确,把施工细项告知了工程队,工程队正按照万师傅的要求施工。” “这算是好消息。” 高长芳把密云遇到的问题,以及解决方法,还有部分需要总厂帮助的事项,列了一个单子,让人送回去了总厂。 …… “看来密云分区那边,遇到的问题,主要方面还是人手不足。” 中华重工。 朱高炽坐在会议桌前,文书房抄录了几份,由马王宣发给众人翻看,章程上面写的很详细。 上面没有提密云铁矿开采技术上的问题,朱高炽也没有在意。 铁矿和煤矿的危险程度不一样。 煤矿的支护要求高,支护成本大,如果不注意开采安全,很容易出事,铁矿的支护则相对简单。 密云铁矿的矿情又不同。 那是后世当地的村民们扛着镐头进山,照着山体挖,每就能挖数百吨的铁矿,挖了三十多年才被阻止。 能要什么技术,至少现阶段是不要的,没有开采门槛,唯一的限制,就是人数规模。 “以总厂的名义招工,这次招工的对象,以民户为主,不要动用军户。” 朱高炽专门交代。 并不是区别对待,而是生产环境不同。 挖矿费体力,军户在工程队干活,强度不如挖矿,能保持cao练,如果用到矿山就不同了。 因为军户本来就是军事组织,而民户经过矿井作业,等于又形成一股潜在的组织。 “铁道工程队进展怎么样?” 徐宁见问道自己,连忙道:“铁道工程队目前两千人,已经开始规划施工。” “招工呢?” 朱高炽问道。 既然朱棣北平任自己施展,他要把北平各州府的铁道修建起来。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。 美国用了六十年,修建了三十七万余公里的铁道,是近代成熟技术下的铁道。 施工要求高,成本大,仍然保持了每年一万几千里的速度。 北平到大名府有近千里,加上北平道密云,还有主干线上的支线。 朱高炽计划用九个月的时间,把这条铁道修建完成。 仍然使用简易铁道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