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四十一章 财神爷下凡 (第1/2页)
第134章财神爷下凡 朱高炽走访的行程,左护卫是最后一站。 进入左护卫后,气氛有些微妙。 底层的军户和其余两卫并没有不同,但是丘福等人态度就有些谨慎了。 作为指挥使的儿子张辅,忙前忙后,大冬里也满头汗水,生怕出了差错。 “张辅,你做的很好。” 听到王爷的夸奖,张辅松了口气。 他和他父亲不一样,与应府没有什么接触,和太子一系的老臣更是一个都不认识。 其实他也知道,自己的父亲也和应府的老臣们没有接触过。 平时也就和蓝玉通过书信。 “虎父无犬子,张辅这子能力不错。”丘福赞叹道,他虽是千户,但资格老年龄大,这句话并不显狂傲。 对丘福的看法,朱高炽是认同的。 张辅自身是靖难功臣第十,他的父亲张玉更是靖难功臣之首。 靖难之役的成功,两父子占了大功,发挥了很大的作用。 如果不是这个原因,朱高炽未来肯定会劝朱棣,趁着蓝玉大案把他们父子剪除掉。 左护卫这么重要的力量,朱高炽才不会舍弃。 从燕山左护卫招了几百名军户,开年再招上千名,张玉的事交给朱棣,朱高炽计划从下面着手。 通过这次的走访,朱高炽清晰的了解到,燕山三卫的军户还是朴素的,心里只有王府。 毕竟他们头上的就在这一块。 朱高炽走访完三卫,朱棣也忙完了一些事,神神秘秘的,连朱高炽也不知道。 回到王府,朱棣招来朱高炽,了解了他在三卫的事宜。 “需要这么急吗。”朱棣好奇的问道。 “儿子喜欢一步到位。” 朱高炽笑起来,眼睛眯成一条缝。 当然急。 你只管打仗,留下赫赫威名,但治理国家不是你,急的自然也不是伱。 想到未来自己留守北平,城外团团围困的敌军,而朱棣三父子在外到处乱窜,朱高炽心里就没底。 虽然知道自己必须要留在北平,朱高炽也无法开心。 燕王跑了,世子也跑了,谁还敢为燕王府卖命?所以必须要留下一个人稳定城中的军心民心。 朱高炽觉得,手里的士兵越多越好,最好自己留守北平,朱棣带着两兄弟和大军,在北平府外和大军周旋的比较好。 “我看张辅的态度很好,有亲近王府的心,想必他的父亲也有些这方面的想法。” 儿子对王府态度恭敬,老子对王府也从来不违命,加上自己知道的历史,朱高炽觉得张玉两父子没有问题。 朱棣摇了摇头,明显脸上不满。 “你想的有些肤浅,知人知面不知心,谁这么傻会当面违背王府?谁也不会把心思写到脸上。” “张玉的位置多么重要,为父比你清楚,正是因为清楚,才不能轻举妄动。” “左护卫关系重大,一定不能落入外人手中,咱会想办法拿回来,可必须慎重对待,不能轻易表态,每一步都要稳。” 朱棣的没错。 朱高炽没有继续辩解。 北平布政司和王府尿不到一个壶里,可也没见布政司有哪个官员,会当众顶撞王府。 任谁在王府面前,姿态摆的都很低。 可明面上不抗拒,暗地里该做的事情还是继续做。 “无论张玉真心如何,但五千六百户左护卫的军户们,还是心向王府的,不能因为张玉的存在,就把左护卫推出去。” 一个卫的编制是五千六百人,这些只是正规的军事人员数量,不包括军妻、父母、舍人、余丁等人员。 卫所在卫军士,也就是正军,除了正军之外,军籍人家中的其他男性被叫做余丁或者余军。 如正军亡故,余丁按顺序补充,类似于预备役。 例如去年傅友德和沐英入云南,正军有二十余万,随军的余军也有二十余万。 一个左护卫军户人口几万人,可以提供上万名cao练过的青壮,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源泉,朱高炽可不愿意浪费了。 “要不然你步子迈点,别招工一万军户。”朱棣关心道。 他担心钱的问题。 朱棣知道蜂窝煤商会的事,长子在各家入股两成,可蜂窝煤的行情朱棣也清楚。 利润并不高,他对此事不太看好。 光靠蜂窝煤的两成股份,老大可挣不了多少钱。 “蜂窝煤的市场,必须要尽快铺开,否则儿子不好对煤老板们下手。” 朱高炽感叹道。 既然要用商业手段,不能以势压人,就只能如此了。 光靠蜂窝煤在北平的销量,压制不住煤老板,虽然还有焦炭炼制厂,但也显得有些不够。 当蜂窝煤市场占领了整个北平府,加上焦炭炼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