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二章 面子是别人给的 (第2/2页)
王仁,郭松连忙应道。 出了世子府。 袁容向二人道:“近两百州府县,我们先从州府开始,然后县,有不同意的地方,也不要浪费时间,直接下一家。” 最后强调道:“先把能服的地方先拿下,然后想办法回头解决剩下的地方。” 先易后难,而且又能尽快的开工获得利润,不失为上策。 两人心服口服。 气寒冷,并不能阻止想要往上爬的人。 一行人从保定府开始逐一登门拜访当地的知府或县令。 比起张全,袁容到底是开国功勋之子,又是为燕王府奔走,比起张全的面子大得多。 至少没有官员拒绝见他,哪怕私下推诿,面还是要见得,不能得罪人不是。 袁容很诚恳,真把这件事当做他的大事来办,诚心诚意的服官员们。 官员们又不是傻子,自然知道蜂窝煤的好处。 每年为了解决城中百姓使用柴火的问题,都要组织民夫去砍柴,不光服役的百姓痛苦不堪,官府每年也要伤透脑筋。 他们可不敢太过逼迫百姓,当今圣人对官员盯得紧,手段毒辣,哪个官员不畏惧。 至于以服役逼迫百姓破家,行吞并田亩之事,至少大部分的官员目前是不敢的。 如此就没有利,没有利的事情,而官府每年都要伤透脑筋,那就是件麻烦。 蜂窝煤本身是好事,能解决城中百姓生火做饭取暖的问题,解决了官府的麻烦,可偏偏此物背后是燕王府。 谁敢不在乎布政司的态度?人家握着官帽子。
所以哪怕袁容费劲了力气,效果并不大,各地的官府当面不拒绝,可实际上却没有施校 问就是拖字诀。 朱高炽得知后,只能去找朱棣。 中护卫指挥使唐云也在。 如果非要从三个卫的指挥使中,找出谁对朱棣最忠心耿耿,那无疑是唐云。 往下放,从千户中来论,第一人就是丘福。 如果不是丘福最后大意,导致战死的早,让朱高煦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,那么等朱高煦造反的时候,形势还真不好,至少不会轻易的失败。 不过现在无论是唐云还是丘福,朱高炽都有信心二人会支持自己,二弟可以收起野心了。 “你觉得你亲自出面去地方上,官府就会给你面子?” 朱高炽听到朱棣的口气,有些瞧自己。 朱棣看了眼唐云,老将唐云人来成精,可不会参与他们两父子的事情,一言不发。 “老大啊。”朱棣感叹道,长子在卫所的确有了些许威信,可是他不懂。 “面子是别人给的,丢则是自己的丢的。” “咱都不敢北平诸府,所有的地方官府都会给咱的面子,所以咱从来不轻易对地方事务表态。” “因为不表态,就不会被拒绝,不被拒绝,就不会丢面子,没有丢面子,外面的人就会对王府忌惮,不知道王府的面子有多大。” 这话好有道理。 朱高炽一时无语。 朱棣见长子能听人劝,满意的点点头,继续道:“你去霖方,官府要是给你面子还好,要是不给你面子,影响的是你的威信啊。” “你可以使唤人出面,例如让袁容为你跑腿,但是你一定不能亲自下场。” 朱高炽明白了朱棣的行事之道。 可是他有他的难处。 “难道蜂窝煤商会的事,就真的无法解决了吗。” 朱棣和唐云相视一笑。 唐云主动劝道。 “王爷,心急吃不了热豆腐,何不等几在看看,不定形势就变了呢。” 朱高炽眨了眨眼睛。 他们肯定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消息,却不向自己透漏。 自己不是输在不如他们聪明,而是输在自己对朝廷信息上的了解,不如他们二人。 既然都让自己等,朱高炽也只能等了。 …… 北平布政司,衙门里没几个人,年关将近,衙门虽然还没到放假的时候,早就气氛松动。 有些人早上还来点卯,然后偷溜回家,更多的人早上都不来了。 经历司。 “都事都没走,不太好吧。”几名资历轻的年轻吏,有些不敢开溜。 “别的衙门早就没人了。” 有人鼓动道。 “都事来衙门才几个月,自然要摆出姿态,新官上任三把火,都事三把火还没有烧呢,心触霉头。” 有人谨慎的提点道。 这下子,连那名老资历都不敢再提开溜的事情了。 经历司公房。 苏观收到一封来朝廷的公文,打开一看,震惊的站了起来,满脸的不可置信。 感谢书友3744打赏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