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六章 担忧老大造反 (第2/2页)
“以咱了解的倭寇性格,畏威不畏德,不把他们打服是不会听话的,估摸这几年的金州都不会太平。” “面对这种形势,金州卫必定会扩充,咱们近水楼台先得月,抢占了先机,好处只会被咱们抢到手里。” 大公子有远谋。 姚广孝和金忠听完后,互相看了眼,得出了这个结论。 “从流放的人中,哪怕只筛选出三千人,以这三千饶能力和经验,可以扩充五万精兵。” 朱高炽轻轻的道。 姚广孝不再犹豫,主动道:“贫僧去服燕王,不过这人选之事,恐怕要从长计议。” 姚广孝只是谋士,而且还是新人,不过两三年而已,对北平内部并不算了解。 认识的几个武官,都不太适合。 “我知道有个人。”金忠笑道。 他虽然出身低微,但是他是从来到北平,又有家学,算是本土人士,对卫所的了解,比姚广孝灵通些。 “孙岩千户。” “此人是燕山卫将领,是燕王的亲信。” “孙岩?”朱高炽好奇的问道,此人他没见过,姚广孝也回想不出此人。 “大公子和姚大师不认识此人,因为此人已经致仕多年。” “请他重新出山。” 朱高炽立马拍板。 他也有信任的人,例如朱能,丘福等。 但这些人都不合适,因为身份太过明显,辽东都司和北平没有关系,隶属山东。 燕王府手伸得太长,山东会有想法的。 倒是金忠提议的人,虽然也有燕王府的标签,却不如这些在职将领那么显眼,双方都有个台阶。
朝廷命由燕王府监管,派个致誓人,给足了山东布政司面子。 …… 王府。 朱棣唉声叹气,王妃看不过眼。 “你儿子把王府搞得都要分裂,快要搞出派系,翅膀硬了,管不住了啊!” 徐氏莫名其妙,不知道朱棣在什么胡话。 翻了个白眼,嘲笑道:“是谁乐得合不拢嘴,见人就夸自己有个好儿子,怎么又埋怨起别人来了。” “老大以前吧,唯唯诺诺,看得就让人生气,现在性格倒是变了,咱本来的确是乐的,可谁料老大是个步步紧逼的性子。” 朱棣把最近朱高炽的态度讲述了一番,徐氏听得仔细。 “现在的长史府,纯属于庙妖风大,分了三个派系出来。” “葛诚做事灵活,但总体上保持中规中矩,余逢辰则是恪守章程,丝毫不会变通,姚广孝则有些激进。” “但是姚广孝是方外人士,虽然咱看重他,可他影响不到长史府,所以长史府多年来都比较稳定。” “他也看到了自己的弱点,去年举荐了一个人才,咱考教了一番,的确才干十足,所以不问出身提拔了此人入长史府。” “就算如此,理应也掀不起风浪,可谁想到老大加入了。” “你儿子,姚广孝,金忠,三个人都快成为一个团伙,整不知道密谋些啥事,让咱心里难安。” 徐氏感到好笑,笑道:“难道你害怕伱儿子造你的反。” 朱棣斜看了眼,皮笑rou不笑。 “你可别看了你儿子。” “那你看,老大怎么了。” “姚广孝和金忠的才能,咱不你也知道,那中华重工咱也不提了,就咱的燕山三卫,左护卫的张玉父子,恐怕更亲近你儿子。” “还有中护卫的朱能,右护卫的陈珪,你看看,要文要文,要武有武,要财有财。” 徐氏见朱棣的有些认真,逐渐收起笑脸,若无其事的道:“你担心老大会造你的反。” 朱棣摇了摇头。 “咱不怕他造咱的反,可咱怕他造朝廷的反。” 朱棣的话,吓住了徐氏。 半晌。 徐氏幽幽道:“老大不是这种人。” “但他做的是这些准备。”朱棣淡淡道,“步子越来越大,也越来越敢赌”。 “姚光耀今日还来劝咱,且举荐了一个人,你知道是谁吗?” 徐氏露出好奇的目光。 “致誓孙岩。” “他,怎么想起他了。”徐氏惊讶道,论起心腹的程度,在致仕前,此人可以排前三。 “你儿子心大啊,图谋辽东。” 朱棣感叹道。 内心有些复杂,朝廷的动静,还有大哥去世前,太子系的一系列动作。 以及二十年来,关于藩王威胁论,在朝廷中从来未绝过。 这些人把藩王是国家的威胁挂在嘴上,何时在乎过他们的感受。 北境诸地,有今日的稳定和繁荣,难道他们藩王就没有功劳吗? 朱棣是不服气的,但也是无奈的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