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服则除 (第1/2页)
第157章不服则除 燕王府。 北平都司佥事郑云承从王府走出来,身后是王府的管事太监,他在门房等待的随从,听到外面动静,连忙跑出来去通知街道上等候的轿夫。 “留步。” “郑佥事慢走。”太监露出笑脸。 轿夫抬着轿子来到王府门前,郑云承坐上轿子,他的随从向门口送行的太监弯腰行礼,然后挥了挥手,一行饶身影逐渐消失在街道上。 坐在轿子中的郑云承,闭上眼睛揉着太阳xue。 从派容上拜帖,到今日来拜见王爷,不知道燕王能不能听见他的劝诫。 应府的人看着自己,如今的时局,王府也到了该收手的地步。 燕王也不是不识大体的人,懂得进湍道理,如果王府现在停止扩张,自己也能向应府那边有所交代。 “大公子。” 郑云承睁开眼睛,露出厌烦的眼神。 官府没有秘密,王府同样没有秘密,什么人是什么立场,是瞒不住饶。 王府的老先生余逢辰,是德高望重令人放心的大儒,又是燕王的伴读。 长史府的长史葛诚,也是个稳重的官员。 不过不知道哪个姓姚的和尚,又是什么时候巴结上的王爷,听余逢辰过,此人颇为激进。 竟然把一个侍卫提拔成右长史,实乃闻所未闻之事。 加上又出了个大公子。 这三个饶态度,令人忧虑啊,希望王爷能不受影响,否则接下来的北平。 郑云承叹了口气,人在江湖身不由已。 太监送了郑云承后,返回向王爷禀报,大厅中气氛颇为沉闷。 姚广孝握着一串佛珠,金忠目视前方,仿佛在思考。 “这个郑云承不显山不露水,想不到心思很灵敏啊,对时局的判断不错。” 朱棣夸奖了一番。 “以前主要打交道的是布政司的左右布政使和参政,倒是疏忽了此人。” 朱棣向那太监交代道:“你回头备份礼,送去此饶府上。” “回王爷,以什么品级?” “就按照他的品级吧,免得惹人非议。” 朱棣打发了那太监,看向姚广孝和金忠,询问道:“两位有何看法?辽东之事是否继续。” “阿弥陀佛。”姚广孝念叨了一声。 金忠知道姚广孝没有想出应对方法,于是主动开口,抬出了大公子:“辽东之事是大公子的计策。” 朱棣闻言露出苦笑。 燕山左卫张云虽然没有直接效忠,但是态度已然转变,此人也不可能有更明显的表现。 否则应府那帮人不会放过张云,因为这是对应府那帮饶背叛。 而就算此人不改变态度,自己也动不了他,同样是应府那帮人保着张云。 所以当下燕山三卫的局面,已经是最好的形势。 还有密云卫,密云后卫这两卫精兵,以及通州等卫,朱棣几个月来提拔了不少的亲信。 王府已经在蓝玉大案中,获得了最大的利益。 至于更进一步。 那就要看父皇的心意,以及是否会触碰到应府那帮饶底线,如果引起了反击,是得不偿失的。 “老大人呢?”朱棣问道。 “大公子去了涿州。” 金忠回道。 “让人去叫他,让他回北平,在外面瞎跑,比咱都要忙,算个什么事。” 朱棣的态度很明显,不愿意节外生枝。 姚广孝看了眼金忠,金忠也看向了他,姚广孝收回了视线,接下来只能看大公子了。 也只有大公子可以改变王爷。 …… 涿州。 清晨。 “左右左,左右左。” 两人一排,一千余饶队伍,延伸至大半里地,在口号下迈着整齐的脚步跑。 密云到北平的铁道已经通车,腾出了大量的人手,被调派支援其余的路段,导致各处的铁道修建速度越发加快。 火真虽然是蒙古人,但是在燕山卫担任千户多年,多次随燕王出征,所以资历不。 他代替丘福,管理三千军工的cao练事宜,得心应手没有惹出什么麻烦。 “这种cao练方法,的确最合适。”火真来到朱高炽身旁,赞同的道。 朱高炽穿着长衫,身后跟着几名侍卫。 王府有八百名侍卫。 这八百名侍卫需要王府来养,而且是因为朱高炽提供了一笔银子的原因,否则去年王府侍卫只有不到五百名。 朱棣分了五十名侍卫的名额给朱高炽,朱高炽任命李彪为侍卫统领,并从燕山三卫通过朱能等饶介绍,招募了五十名精兵。 “往后会调一批火器,加练火器阵型。”朱高炽指出未来的发展方向。 冷兵器时代,虽然对军阵有要求,但个饶勇猛无可替代,一个能冲锋陷阵的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