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四章 调研中华重工 (第2/2页)
量大,今年以来更是扩张迅速。” “工厂多了,也有些分散。” “为了促进集团作业,统合力量,咱需要对各厂有全面的了解,不只是从报表上,而是需要一个人,能深入其郑” “最终通过对各厂的了解,得出一个完整的报告,才能是深度优化各厂,最终形成合力,达成大规模集团生产作业。” 李伯升有些懂了,又仿佛不太懂,眼神不太确定,不敢做出保证。 朱高炽安慰道:“新事物嘛,没有旧例可循,一切都要摸索,咱对你有信心。” 李伯升闻言,不再迟疑,也不想错过这个机会,打起精神道:“请问王爷,先从哪个厂入手?” “先从矿区。” 朱高炽道:“矿区如今的生产模式,铁道的运输和运转事宜,然后各州府蜂窝煤行业的情况。” “然后在密云铁矿,铁厂,蒸汽机厂,逐渐到下面的厂。任务不,你可以从厂区找几个合适的人帮你。” 李伯升有些明白了,没有再继续追问。 事情哪里有那么多详细的方法,总是要自己去干出来的,军人作风一览无余。 李伯升很果断的从厂区中,找到了几名来自卫所的舍人。 舍饶身份能接触到文化,家学,军事,教育环境可以无出其右,更好的环境下,只要是努力的人,必然是比普通人更容易成材的。 哪怕到明朝后期,不少的名臣也是军户出身,例如张居正。 几人都很有兴趣,加入了李伯升的组,对中华重工开始了全方面的调眩
保定府城外五里处,是一条简易铁道。 “咔嚓咔嚓。” 两列超长车厢,由四马在前面奔跑,带动满载是煤的车厢,车厢是长方形,比普通的二轮马车车厢要长几倍。 车头宽大,坐着两名车夫,车厢后面还有两名助手,协助师傅驾驭六马,以及制动铁道马车。 一个人,举起一百斤重的东西会感觉非常吃力,可推动松开手刹的汽车,三千斤重量,可以轻易的推动。 传统的二轮马车,马匹需要分担重量,所以运载量大概在数百斤的样子。 而四轮马车,经过多次的摸索,在北平的道路上,泥土道路运载量是一千二百斤不等。 在夯实的碎石道路上,运载量是四千斤,也就是两吨。 而在铁路上,摩擦力的削弱,大幅度节省了马的拉力,所以一匹马可以拉动重达八吨的货物。 这辆两节车厢,运载了三十五吨的煤,运气蜂窝煤作坊,制作成蜂窝煤,足够城市里大概四十户人家一年之用。 “当当当。” 车厢上的铜锣声敲得急促。 和一般的铁道马车不同,运煤的铁道马车因为载重量巨大,不容易制动,所以短时间很难停下来,无法面对铁道上突发的情况。 为了提醒闯入铁道的路人,所以换成了声音更大的铜锣,老远就提醒人们。 一路很顺利,铁轨改成7字形后,不会再卡入石子之内的障碍物,大幅度加强了铁道马车的运输安全。 在保定府大车站,孔武有力的马车夫,隔着两里地就开始逐渐降低马速,等相隔一里地的时候,让学徒们双手压下车厢的手刹。 在这个过程中,车夫要控制马匹配合制动,cao作不好很容易伤马。 从北平西山的煤场,到保定大站,全长三百里出头,也是这辆马车的终点。 通过副铁道,马车停留空余的地方。 车站的工作人员,接受车夫递交的单子,并派人去核查重量。 工人用钎子捅入煤块里,其实检查的并不仔细,有很多的漏洞,但是车站不怕矿区钻漏洞。 哪怕盖了章,只要后续发现不对,一句话就能让矿区的人赶来解决问题。 不是因为车站比矿区强势,而是甲方带来的优势。 以后还要不要走铁道线,只要离不开铁道运输,就没有矿区敢钻车站的洞子。 在这里已经停放了另外一辆运煤的铁道马车,有十余辆二轮车在排队取煤块。 二轮拖车比铁道车厢要低很多,人们站在车厢上,从高处用铁锹把煤块扬入二轮拖车。 随着一锹锹的煤块落入二轮拖车,地面上也堆积了厚厚的煤块。 装运好的二轮拖车,车夫领了车站的单子,在上面签字,就可以离开车站了。 车站会根据单子和蜂窝煤作坊结算,然后结算的煤钱,再通过单子和矿区结算。 “最大的问题是银子的问题。”车站的站长向李伯升诉苦道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