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九十六章 钱柜与粮票 (第2/2页)
> 宝钞的事情,的确不太好cao作,可自己一定要抓在手里的,因为工业发展离不开金融。 金融,对工业社会的作用,等于是加了杠杆,原本一分的力量,可以放大十倍。 甚至可以通过铁道分红,吸收大量民间的股本,美国当初就是这么做的,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盘。 本质上低价卖出铁道未来二三十年的受益,短时间内获得量的资金。 原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,丰富的资金,用来发展当下各行各业,形成良性循环。 让工业商品和工业商品,工业商品和农业商品的工业经济模式,得到了“氧气”。 朱高炽沉吟了一番,用通俗易懂的话道:“经济的运作,父王和葛长史都已经了解,所以咱举个例子。” “一块钱的本金,经过社会分工,在农业社会的循环中,得到的总生产价值为十元,其中五元是农产品。” “那么通过钱庄的作用,可以提供十块钱的本金,最后得到总生产价值一千元。” “五元的农产品不变,提供同样人口所需要的粮食,但是有了九百五十元的工业商品。” “这九百五十元的工业商品,让百姓们家中的商品丰富起来,等于增加了百姓们的财富。” “百姓们有了更多的财富,就能买更多的商品,则土地丰富的矿产资源,得到充分的开发,最终让社会生产总值,超乎历朝历代。” “如果现在的大明,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总值是一,那么进入工业化后,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总值就是一百,并且会越滚越大。”
这就是工业海的根本所在。 世界大战,死了多少人都无所谓,只要工厂开动,源源不断的生产各类物资。 损失了一百万军队,失去了装备一百万军队的物资兵器,立马重新生产出来,继续装备一百万军队,随后投入到战场。 可农业社会不行,因为农业国家的工业产值低,无法补充新军队需要的物资。 朱棣有些不可思议,按照老大的意思,工业化后,国力是当下的一百倍。 一百倍是什么概念? 征兀良哈时,父皇用了多年的时间,从洪武八年开始,到洪武二十年,在大宁和辽东积蓄,建立各卫补充军队,运送粮食布匹兵甲充当储备,最后才功到垂成。 按照老大话里的理解,一百倍的国力,大明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发动起来。 有了这效率,朱棣都不敢想大明军队能打到何处。 葛诚惊讶的合不拢嘴,王爷是信口开河吧? 朱棣不敢答应,也舍不得拒绝。 整整思考了三日,才松口答应了朱高炽,并严肃的交代,万万不能流入民间。 …… “钱庄?”张德辉有些恍惚。 钱庄的道理他懂,宋朝还有银行之,就是不知道王爷准备采用哪些手段。 “各家可以提供银两放入钱庄,换取钱庄的粮票,也可以用矿场充当抵押,换取钱庄的粮票,那么每次结算可以使用粮票。” 朱高炽不敢把步子迈的太大,所以用的是最保守的手段。 初期的钱庄,存钱还会收管理费,朱高炽不打算收,但也不打算搞出借贷业务。 借贷业务,要等粮票获得商人们的信任后,具备了钱的价值,再来施行此业务,届时借贷自然也是借出粮票。 张德辉已经是北平最大的矿场主,也是中华重工最大的乙方,每年从他的矿场,采购无数的煤矿。 “宗华重工提供的粮票,可以用粮食来兑换,面额两石的粮票,根据当下市场价,可以从钱柜兑换一两银子。” “这是何意?”张德辉有些不懂了,和他想象中的钱柜不一样。 “南方的商人们,因为开中法,每年运粮食到北境,所以他们可以通过粮食来兑换粮票,用粮票来结算铁道运费。” “而北平的商人,可以用银两兑换粮票,用粮票来结算铁道运费,或者和中华重工铁厂,焦炭炼制厂的结算。” 张德辉听完,不可思议的道:“这法子好啊。” 充分结合了南北商品优势,支持了互换的作用,提供了粮票的价值保证,也为商人解决了结算问题。 朱高炽露出得意的笑容。 南方的商人和铁道结算运费,受到大宗白银运输的困扰,直接通过粮食兑换粮票,结算运费,对南方商人百利而无一害,一丝风险也没樱 北方的商人通过银两兑换粮票,既可以结算费用,也可以兑换粮食,同样是百利而无一害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