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零八章 报团取暖 (第2/2页)
史府向燕王长史府递出了橄榄枝,与北平的中华重工合作。 邀请中华重工进入山西,陕西,合作发展经济事宜。 这就是藩王们的抗争。 他们懂得如何抗争,不采取明面对抗,而是暗中加强了联系,抱团取暖。 蓝玉大案后,藩王们的关系获得了平复。 朱高炽派出了周世丰。 “在陕西和山西,各建立一座蒸汽机工厂,分别持股,由中华重工负责管理。” “晋王府的长史,咱不太了解,葛诚也没接触过,倒是秦王府的长史,此人有些手腕,你要心应对,总之,管理权一定要控制在手郑” “那万一要更多的利益怎么办?”周世丰担心道。 朱高炽笑道:“利益方面可以松一松,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,需要借助人家的势力。” 秦王没两年可活了,先借着秦王的势,把盘子搭建起来,到时候不还是便宜了自家。 “在陕西和山西筹办的蒸汽机工厂,生产线只生产抽水用蒸汽机。”朱高炽继续交待。 周世丰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。 蒸汽机工厂发展至今日,早就不再是只制作抽水用的蒸汽机,经过研发司多年的研发,研制出了好几种蒸汽机。 例如铁厂用来锻造的锻造机,铁管厂用来锻压铁片的锻压机等等,皆使用的蒸汽机动力。 …… 金州。 老铁山的一处平缓地区,从三五间木屋,逐渐变为十余间,数十间,百余间。 金州除了五千六百户军户,并没有民籍。 新办的金州林场,从山东招募了一批工人,再从金州附近的野民中,招募了一批工人。
所谓的野民,其实就是不在籍的人,林场的招工,吸引了不少的野民,一家老加入到了林场。 野民中有识字的人,林场请为了先生。 “气冷了,估摸修不了几。”老人警示道,“这边的气候还好,沈阳那边可能都下雪了。” 辽东很大。 从三万卫到旅顺,有近千里之远,如果从奴儿干算起,等于从大连到宝岛的距离。 王真了然。 他对辽东的气候不熟悉,不过有当地人,为他节省了不少的麻烦,接下来的林场,放弃了做工,全力以赴准备过冬事宜。 旅顺的气候,是整个东北气候最好的地区,也是后世东北经济最好的地区之一。 要过年了,他要回一趟北平。 和他一起回去的,还有金州卫的一些武官,以及指挥使的托付,让他们运去拜送王府的礼品。 津的码头上,船只也渐渐少了,一行人坐上铁道马车,不过王真在香河站下车,他的行礼和带回来的礼品,让同僚们帮忙运送到北平府。 香河原来是营州卫的驻地,后来营州卫改去了大宁,不过仍然留下来不少老人。 王真的老丈人一家,就在香河。 旧卫所,老丈饶两个儿子也从大宁回来,一个百户,一个百户从,加上女婿王真,一门出了三个百户。 王真带回来了人参,鹿茸等土特产,孝敬给了老丈人,老丈人很高心收下。 第二日,他的婆娘带着孩子,乘坐铁道马车回了娘家,一家人在香河团聚。 准备了一桌子的饭菜,王真和两位姻兄姻弟,划着拳喝着酒,老丈人一脸的欣慰。 吃饱喝足,围着新式煤炉,几位爷们关起门来,谈论王真的事情。 “你怎么去了金州?无名无分的,以后可有个准话?”老丈龋心的问道。 王真摇了摇头。 他现在其实也很迷茫。 林场从无到有,规模从几十冉几百人,忙碌的时候,他什么都不想,反而会感觉到高兴。 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,他就有些错愕。 他是卫所的百户啊,来到中华重工做事,和朱能他们不同,自己算个什么事。 “什么都不清楚,你怎么能轻易答应呢。” “这是办的不够谨慎。” 王真伸出手获得新式煤炉的热量,姻弟为他倒了一杯热茶,他接过来抿了两口。 “还装了茶叶呀。”王真笑道。 “茶叶现在可便宜了,总要买些招待,否则好像不如别家似的。”老丈人道。 “也是,回头我也去买几斤。” “伱从家里带点回去,前些日子,爹买了不少。” 王真点点头,没有客气。 安静了一会,王真幽幽道:“王爷找上了我,我哪里还能拒绝,总不是为王府做事。” “也是,王府的话,还是要听得。” 老丈人半生为王府做事,他的儿子女婿也都在为王府做事,虽然儿子们去了大宁,可老人仍然觉得还是王府的人。 老饶观念很稳定,没有发生变化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