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一十五章 超额发行和大宗商品集散中心 (第2/2页)
白了蔡文的意思。 哪怕粮食仍然供应边疆卫所,可这过程之中,可以利用的事情就多了不少,和后世网络宝一样的道理。 靠着这股优势,能稳住粮票的地位,让人们更信任粮票,那么结合当下的结余,粮票就可以超额发行了。 一比一,变成一比二。 看重的不是多出来的钱,从本质上来,就不是中华重工的钱,多发型的粮票,等于是隐形欠条。 而是利用粮票,中华重工具备了使用权。 五万两的本,可以做五万两的事,而五万两的本,做到发行十万的粮票,那就能做到十万粮票可以做到的事情。 随着发展,逐渐变为一比三,一笔四,一笔十……甚至不需要那个一,就能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 而无论是绑定金银,还是粮食,或者后世美国取消金本位,发展到通过控制石油的手段等,主要原因之一,就是保障“粮票”的地位。 “此事可以cao作,不过恐怕官府那边有些麻烦。”朱高炽皱眉道,其实最好的合作对象是军户。 但近些年来,王府和卫所合作事宜太多了,继续下去恐怕得不偿失,引起朝廷的警惕。 而王府和官府的“蜜月期”,随着大批主官的上任,也陷入了尾声,为了尽量延长这个“蜜月期”,朱高炽不太愿意刺破。 “粮行自古就有,背后势力复杂,江淮一带的粮行数不胜数,开中法的商人,每年购买到无数的粮食,王府插一脚,算不得大事。”蔡文不以为然。
朱高炽了然,这就是为什么要请此人负责财务部的原因。 除了蔡文的专业能力,也有他是杂官的身份,比白身起话来,面对官府敢张口。 “蔡先生负责此事,尽量不要引起新的问题。”朱高炽犹豫了片刻,最后支持了对方。 要做事肯定是有风险,此事威胁不到王府,比较起能获得的收益,朱高炽愿意冒险。 “还有九向咱告状,研发司经费出了什么问题?” 蔡文笑了笑:“九师傅技术没的,不过管理方面还是稍显不足,研发司的经费,很早就让九师傅报了上来,结果每次都要超额。” “研发司的问题不,咱也考虑过,是否找位经验深厚的人来打理研发司。” 朱高炽缓缓的道:“可研发司的工作不同寻常,无法按步就班,还是以技术为主。” “一些事情上,你多担待些,多看顾些,既要控制,也要鼓励。” “王爷的意思,属下明白了,王爷放心,研发司的问题,交给属下吧。” 蔡文送到大楼前,朱高炽和蔡文分别,离开了财务部,回去了北平城。 …… 北平城,通惠河北上游的积水潭,是漕阅终点,一直到永乐时期,北平城的改造,漕船无法再进入积水潭。 当下。 在码头的一片空地上,此处也变为了工地。 使用砖石水泥铁筋技术,修建了一栋栋的低层楼房,大致有百来栋的样子。 以“井”字形布局,中间最大的一栋建筑,是中华重工自己留下使用的。 目前已经修好霖基,离完工还有几个月。 徐宁,马林等人,陪着朱高炽巡视工地进度,有几栋房子已经建好了。 其中一栋三层的房子,有人在里面运送木料,看上去在装修。 “谁下手这么快?”朱高炽好奇的问道。 一旁的马林连忙上前,笑着回答:“百味酒楼的东家。” “徽商倒是有魄力。” 朱高炽赞道,他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呢。 他的计划,原本是要簇修建一处商品集散中心,取代北平坊市的部分功能。 考虑过津,不过仍然选择了北平。 北平的人口和消费大于津,当下的津,经济还未发展起来,没有达到朱高炽理想中的状态。 以后南来北往的商人,可以在此处购买到所有的货物,成为大宗商品贸易的中心。 并不是新事物,类似《大宅门》中药材的贸易中心,不过朱高炽的计划更健全,规模更大。 然后就是修建的仓库,可以解决商人们的仓库问题。 “仓库的管理要透明,不能有欺行霸市的行为,发现一起严厉处理一起。” 朱高炽边走边吩咐,身后的管事们纷纷用笔记下,有模有样。 按照经济发展道理,以如今的市场水平,此处修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,是符合商人们的需求的,以及符合中华重工的需求。 就算没有中华重工,北平变为北京后,同样会有类似的庙会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