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二十二章 郭家女 (第1/2页)
第205章郭家女 “山西那边,先看看长史府的动静,他们能服官府是最好的,至于陕西嘛。” 朱高炽想了想,最后道“咱回去请父王出面,向二伯写封信,服二伯改变下心意。” 也只能如此了,周世丰不再纠结此事。 周世丰离开后,文书房送来了厚厚的一沓文书,全是朱高炽需要处理的。 因为朱高炽要在世子府和总部两头跑,所以工作上的安排,以总部这边为主。 在世子府的时候,除了观政和读书,其余各处的文书,全部递交到总部。 无论是大宁那边的事务,还是开平那边的事务,或者金州林场那边,以及北平诸处工厂事宜。 避免朱高炽在总部的时候,文书送到世子府;在世子府的时候,文书送到总部。 “交河农具厂筹建汇报。” “大名府车站粮票额度申请上调计划书。” “粮票银行九月汇总。” “农户经济合作社下年度各卫策划书总目录。” “北平贸易中心账目统计。” “第二季度开中法商人粮食铁道抵账总录。” …… “林场渔业探索报告。” 朱高炽手停了停,仔细翻看这本章程。 “渔业发展在金州是空白,从山东津码头,和登莱两处码头,请了十几位老船头。” “想要发展渔业,台风是避不开的问题。” “金州的台风情况,经过收集老船头们的意见,大概一年半遇到一次台风,比起福建那边一年七到九次的台风,金州发展渔业具备独特的优势。” “关于金州的水文,气候稳定,海面波浪,除了津沿登莱一带暗礁较多,总体上船只出海风险较。” “辽左海域海岛多,可以供船只避风修整,极大的有利于渔业,而黄海与渤海,有丰富的鱼源。” …… “最大的问题,一则懂捕鱼技术的人少,需要大量的培训,非一日之功。” “其次是追寻鱼群的经验,林场收集的技术不够全面,需要总部支持。” “最后是鱼的保存,有腌制,烟熏,冻库保存三种方式,根据技术人员的调研,决定先在大海上探测完沿海一带的岛屿,在岛屿上修建渔场,用来渔船停靠,以及处置渔获。” “因为海图的不健全,所以需要从头开始,除了林场本身通过本地老人获得资料,请总部也搜集渤海黄海的海图情况。” 朱高炽用了一刻钟看完,思考了一刻钟。 林场有总部派出的技术支持,得出的结论很全面,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。 只有腌制的问题,需要大量的盐。 想了想,朱高炽在上面批复道:“盐可以与金州卫合作,在旅顺口设立盐场。” “以海水煮盐,旁边的老铁山可以提供大量的木柴使用,因地制宜,可以采用铁锅煮盐技术,虽然燃料成本高,但是得到的盐量更大,总体上性价比更高。” 大明的老百姓对盐的需求高,咸鱼比熏鱼更受欢迎,不但能提供蛋白质,还能提供盐分。 至于冰库更不成问题。 每年冬从河面可以得到无数的冰块,放入冰库中足够使用一两年。 从河面采冰,最大的问题是工具问题。 没有工具,人们指望望河兴叹,可工具问题,对于中华重工则不成问题。 然后就是运输问题。 林场想到的方法很好。 腌制和烟熏,或者放入冰库中,需要地方和人手。 所以通过在海域上寻到合适的岛屿,设立大大的渔场以及冰库,提供给附近的船只使用。 节省了船只往返的时间,也避免了鲜鱼长时间呆在渔船上,会导致腐坏问题。 “铁锅煮盐技术?”文书房收回文书后,一名文书主动敲门,获得允许后,走进朱高炽的办公室。 那名年轻的文书,忐忑的提醒,“王爷,铁锅煮盐是朝廷禁止的,会不会引来麻烦?” 朱高炽笑了笑,他知道此事。 那文书见王爷没有当回事,知道王爷不是不知情而作出的决定,就不再担忧了。 禁止铁锅煮盐,是朝廷为了打击私盐而定下的要求。 盐户煮盐要使用墩台。 好几人宽的台面,导致盐户无法藏私,而铁锅煮盐的工具,衙门不容易发现。 所以盐户使用铁锅煮盐的,一定是供应私盐贩子的,发现一起会重处一起。 而金州那边,朱高炽不怕有人能发现。 朝廷的控制力要是能伸这么长,控制力度这么强悍,那就不叫古代了。 金州孤悬海外,又在辽东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