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八章 辽王妃的意愿 (第2/2页)
臣自居,视燕王为自家君主。 正是因为这些老派思想,也促进了朱元璋大手笔改王府制度,把王府二品左右相一撸到底的降为长史。 所以得知林场成果喜人,孙岩不但没有因为林场违规的做法而担忧,只为王府实力增加而高兴。 对于孙岩的态度,王真并不奇怪。 老一派人物多是如此,他自家的老爷子,也是这般做法,影响了不少子弟。 历史上燕王起兵,势单力薄,却能很快得各卫响应,就是有这个历史背景的原因。 那时早已致仕多年的孙岩千户,主动出山带领自家子弟投奔燕王,为王前驱奋力厮杀,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。 “老夫不来辽东,自然也就不理辽东之事,可如今身为金州卫指挥使,那么辽东之事乃老夫分内之事。” “辽王指望不上,而辽东形势复杂,朝鲜国,敢占我朝固地,实在是老夫无法忍受。” “已经上言王爷,理应惩戒朝鲜。” 闻言,王真哭笑不得。 辽东之外的奴儿干,仍有蒙古人、女真人、吉里迷人、苦夷人、达斡尔人、乞列迷人,北山热。 而朝鲜野心可不。 朝鲜前身高丽,十余年前趁着元末明初的混乱形势,占据了不少的土地。 也就是朝鲜的平安道和咸镜道。 朝鲜还图谋奴儿干,要逼迫奴儿干各族归顺朝鲜,想要以此拓地千里,胃口委实不。 明末的朝鲜像个软柿子,谁都可以捏一把。 在明初的时候,朝鲜可不弱,常年欺负奴儿干各部,经常犯境侵扰奴儿干各部。
所以朝鲜才有野心,敢图谋奴儿干。 “蓝玉大案前,朝廷的军事重心放在蒙古,最近的一次大捷,就是捕鱼儿海,也就暂时顾不上这边。” “太子的突然病逝,蓝玉大案,导致我朝开拓收复固土之势停止,这两年没有大动兵。” 王真努力服老将。 前年倭寇大捷,令老将食指大动,觉得自己宝刀未老,还可以为朝廷开疆拓土。 孙将军以年老之躯,短短时间内,把卫所cao练的干练,隔壁的王真看在眼里。 可他认为不到时候。 现在多事之秋,实在顾不上。 如果不是这些事情的耽误,很多辽东,奴儿干,朝鲜三方的历史遗留问题,早就解决了。 朝廷在辽东多年的布置,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做的准备,连王府都不修建,全力发展卫所,可见朱元璋的决心。 可人算不如算,圣人老了,他的国策,谁也不知道皇太孙会不会改变。 如果改,又会改到什么程度呢,无人能料到。 晋王在加强自身的实力,燕王也在如此,都为不可知的变化而做准备。 孙岩叹了口气,明明有实力,可偏偏发挥不出来,想到朝鲜在咸镜道和平安道设卫,孙岩就很生气。 “王爷对此有什么看法?”孙岩把主意打在了朱高炽身上。 在他看来,朱高炽做的很合格,这才是王爷继承人该做的,就应该扩张。 “王爷力求稳固王府权势,加强王府在各位的影响力,发展内政,促进民生,恐怕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兼顾朝鲜。” “名不正言不顺,毕竟辽东归制山东,王府能插手金州,已经是王爷的运气。” 王真认真回答道。 “可惜,可惜。”孙岩忍不住的摇头,“那些文官太可恨了,算计自己人厉害。” 王真笑了笑,对孙老将军的埋怨不以为意。 孙老将军自居为燕王藩臣,自然从燕王的角度出发,可朝廷眼中,不只有燕王。 孙岩了解了林场的实际情况,又算了算自己控制的实力,同样写了封信送给燕王。 不久。 辽王府来两了北平,燕王朱棣也收到了孙岩的信,差不多的时间,朱高炽也收到了林场的报表。 朱高炽在总部,和周世丰商议,还有粮票银行行长,财务部的蔡文等,协商在中华重工内部推行粮票事宜。 “粮票使用以来,深得外界的信任,至今没有诞生一处问题,所以工人们按道理也能接受。” 周世丰认可道。 其余人也没有意见。 粮票和宝钞不同,粮票银行严格管理,又有粮食和银本的兑换,所以信誉远高于宝钞。 “为了加强粮票的适应,增加人们的信心,在中华重工即将开设的供销社,准备了丰富的商品,比市面上的价格都要便宜些。” 蔡文跟着道。 朱高炽听取了众饶意见,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,也就不再犹豫,统一了用额粮票代发工钱的申请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