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三十五章 皇权之下 (第1/3页)
第218章皇权之下 朱高炽收到金州林场的书信,了解到辽东最近发生的事情,朱棣又让人送来王府的公文。 其中也有金州卫送来的堪合与公文。 “李学颜此人,没什么品级,倒是在北平大宁辽东三地闹出好大的名声。” 朱高炽通过此饶行为,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后大明的官场。 坐在下方的金忠,笑着道:“此人有些魄力,听面对刀刃加身临危不乱,不少人称赞其气节。” “只怕开了个坏头,让后人学他。”朱高炽忧虑道。 走正道不易,所以有许多“聪明人”想要走捷径。 大明一百年后,官场风气败坏,人人不以做事为重,反视为蠢,追捧吆名养望,热衷人情达练。 海瑞这种严守章程办事的官员,本应该是常态,却受到大部分官场的敌视,风气可见一斑。 “一代人做一代事,以后的事,谁又能姑上。”金忠笑道。 朱高炽无言。 的确如此。 这种风气后世都避免不了,他何德何能,有这个能力可以改变未来的社会风气。 金忠笑了几声,然后慎重的问道:“不知王爷,对世子妃人选可有想法?” 媒妁之言父母做主。 世事无绝对。 而王爷威望日盛,朱棣顾虑嫡长子的想法,又不好亲自问,所以托付给了金忠。 金忠有倾向,他的政治理念,又和朱高炽接近,所以直接道:“属下提议郭家。” 闻言,朱高炽倒没有生气,不过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情绪。 这算是亲眼看见改变的历史。 如果按部就班的情况下,世子妃是张氏,生的儿子是朱瞻基,下一代的皇帝。 一位来自门户的平凡女性。 但是这位女性有才。 要是改成了郭家,对象则是郭彩莲,朱高炽见过几次,每次在他面前,这位少女都低着头。 和她几句话,她脸色就会红起来,一直红到耳根子处。 声音很柔软,给人一种糯糯的感觉。 印象也不差,虽不如姨徐妙锦标致,但胜在清秀。 想起姨徐妙锦,朱高炽有些出神。 这位历史大名鼎鼎的女性。 当她成年后,连朱棣都动了心,可见不俗。 不过这女孩可是个胆大至极的人物,丝毫不给永乐大帝面子,直接拒绝,打消了朱棣的心思。 见王爷没话,金忠以为王爷不赞成,心中纳闷。 那郭家的姐,听没有惹王爷不开心啊,王爷还送了簪子给人家。 金忠忍不住开口劝道:“圣人身体有恙,连北平也听到了消息,可见不是事。” “虽然朝廷那帮券劾失败,自讨苦吃,可他们是皇太孙身边人,皇太孙对他们非常信任,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。” “万一哪新皇登基,恐怕那帮人忍不住要跳出来,现在多抓一分权势,日后才好与之抗衡,让王府有讨价还价的余地。” “呵呵。” 朱高炽回过神,听完金忠的话,忍不住的想笑。 那帮人可没指望要和藩王们讨价还价。 他们要的结果只有一个。 藩王当猪养。 分封藩王制。 从坏的一方面来看,发展一段时间后,容易威胁皇权,造成国家内乱,生灵涂太。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晋朝八王之乱,差点让汉人亡族的时期。 但是没有藩王,使用武将难道没有弊端了吗? 唐朝武将之祸遗患无穷。 下苦武将久矣。 宋朝先不足,战略被动,可以有部分唐朝遗留的锅。 唐朝视华夷如一家的民族观,毫不保留的技术和知识,在边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。 在开放的唐朝,虽然是文明史上的璀璨,但获得中原技术的边疆各族,也是几千年来发展最快的时期。 所以在朱高炽看来,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。 犹如公交车让座。 在奥运会之前,不让座的人,会被全社会讨伐,认为道德低下,在奥运会之后,又成为了另一个极端。 和扶老人一个性质,从一个极督另一个极端,大多数人总是不能平和的看待事物。 朱高炽沉吟了片刻,理清楚自己的头绪,缓缓的道。 “我大明立国之初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