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四十章 新的理论家 (第1/2页)
第223章新的理论家 “第三期团建房申请表。” 中华重工总部,工程部的管事与文书房的文书,共同下发了这份通知。 有需要的工人,可以报名了。 “没有想到啊,会有这么多的申请。”文书赵胜不可思议,前两期申请的人可不多。 到邻三期,竟然供不应求了。 工程部的管事痛苦并快乐的道,“我倒是没觉得稀奇,修的那么漂亮的房子,价格又便宜,刚开始工友们不熟悉,现在熟悉了,自然不少人想要。” 关于团建房工程,是总部提出的,只有内部工友,以及军户有资格买。 工人只需要出成本价,工程部没有什么赚头,也就养活工人而已,可北平府最近工程多得是,导致不少管事并不愿意负责此事。 赵胜之前对团建房并不关心,今工人们异常的表现,让他忍不住亲自去看看。 大兴县。 后世属于北京大兴区,北平府改为顺府后,大兴为依郭京县。 在北平城与大兴县城一带,铁道沿线五十米外,修建了一片片的住宅区。 两层的房子,用的玻璃窗户。 中华重工对玻璃的定价并不高,因为王爷提出,玻璃是日常物品,不能当做奢侈品。 而玻璃的原料本身不稀有,制作工艺也不复杂,如同一层窗户纸,捅破了就没啥稀奇。 所以不高的价格,导致玻璃成为中华重工的拳头产品之一,吸引了大量商饶采购。 市场的需求,又让中华重工的玻璃厂扩建了再扩建,提高了社会生产力。 这也是朱高炽的目的。 赚钱不是结果,钱财只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附属物,哪个是本,哪个是末,作为上位者要理的清楚。 否则作为上位者,要无数的钱财有什么用呢,够用就好。 到处是骡子、驴子、马。 拉石磨的,拉拖车的,运土料的,运水泥的,运竹筋、铁筋的,运三合土的…… 在赵胜眼中,到处能看到松散的人,三三两两,五六成群,有的人在看,有的人在动手,仿佛杂乱无章。 可又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回事。 rou眼中,一眼望不到头的工地,看上去没有丝毫的变化,可上个月经过时,这里啥也没有,人们还在挖坑呢。 没有人认识他,他也没有找此段工地的负责人,反正就是瞎逛,建筑工人们也没有问他。 每日都有申请了团建房的工人,会带着一家人来工地上转悠,工地见怪不怪了。 穿着工服的赵胜,被工地当做那些人一样的。 “那边有块公示牌,你可以去看看。”遇到位中年汉子,好心的提醒了赵胜。 “感谢,感谢。” 赵胜连声致谢,朝指的方向走去,没多久,果然见到一块盖着棚子的告示牌,不惧下雨。 作为济阳卫千户之子的舍人赵胜,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作风,完美融合入中华重工的人文风气。 告示牌上的图纸,画出了整个工地,包括看不见的地方,让人一目了然。 工地采用的传统“井”字形。 口中有井,四周有公厕,每户门前种枣树,梨树等,在大区的中间一带,设有集剩 工程计划有五期。 修建三千套两层楼,可以容纳三千户家庭,以五口之家来算,就是一万五千人。 第一期申请的工人有一百余人,第二期申请的有三百人,第三期收到的申请,人数已经过千了。 在告示上,有段标注吸引了赵胜的眼光。 有一所叫做“学”的建筑,免费提供六到十二岁的孩子读书,但是需要提供伙食费。 伙食费并不高,在赵胜看来,甚至很划算。 中华重工靠着军户经济合作社,可以采买到大量的粮食rou类瓜果蔬菜,比民间要便宜许多,看来也是以成本价提供给学校。 然后是交通。 簇靠近铁道,设立有车站,早中晚来返各有三趟。 无论去北平城还是大兴县,或者东北台村,中华重工总部所在,都不要半个时辰。 赵胜若有所思。 文书房走出了不少文书,去各地负责一摊子事物,第一期最有名的是马王宣,普通军户出身。 第二期是李伯升,彭城卫卫司佥事之子。 自己在第三期。 自己虽然是千户之子,但是文书房的同僚身份并不比自己差,想要强过别人,就要比别人更能干。 在总部做事这么久,赵胜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,眼光也和以往截然不同。 通过团建房工程,许多以前好像懂了,又感觉不清楚的东西,一下子想穿了。 顿悟,或者开窍? 赵胜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