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百六十八章 朱棣的盛赞 (第1/2页)
第251章朱棣的盛赞 应府。 郭家。 六七十岁的武定侯郭英,早年跟随圣人起兵,大五百余战,总计擒斩获俘人马一十七万余,身受七十余伤。 郭英身长七尺,有勇有谋,擅长骑射,一表人才,为人克己,忠德品性深得圣心。 在自家的家庙,也就是郭府东边的三间祠屋,祭品有羊一豕一,皆分四体熟荐。 所有的器皿,都用的二品物件。 郭家子弟立在堂前,郭英手捧正祔神主椟置于盘,执事者进馔,读祝者大声唱读。 家中某某女,在某某年某某月日时分,受某某恩德云云,受封于燕王世子妃。 家族的伯叔诸兄,站立于其前稍东,子弟们立于其后,主妇在西边,郭彩莲的母亲,以及其余女性长辈立于其前稍西,妇女立于后。 一连串的礼仪之后,郭彩莲盛装缓行至前,家中长辈严肃的家训,类似cao持家业,孝顺长辈,照顾子女,保持德孝云云。 此时的郭彩莲,第一次在这种场合,成为视线的焦点,家族的期许,以及未来的期盼,乃至心中隐隐的幸福,让她脸色红白不定,努力保持镇定。 至于和燕王府的媒妁之礼,由家中长辈负责,郭彩莲并不用出面,但是早已有人兴奋的讲给了她听。 和燕王府的婚事,非常的幸运。 如果晚上那么一个月,秦王去世的消息传来,原本反对不算激烈的部分朝臣,必然会掀起波浪。 幸阅是,等秦王去世的消息传到应府,郭家已经和燕王府定亲了。 而这件事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运,郭英并不肯定。 两个月后。 在燕王府的人护送下,郭家女抵达北平,奉旨成婚,正式成为燕王府世子妃。 当今皇帝赐婚封赏,写入宗室碟文,王府明媒正娶,掌世子妃印册,就算朱高炽反悔都不行的那种。 第二日。 郭彩莲早早的起身,在丫鬟们的服侍下洗漱,穿大妇礼服,离开世子府,前往王宫问安公婆。 婚后的生活,没有少女想的那么浪漫,甚至有些古板,比起在家中的自由,反倒是显得受约束。 可是每晚见到自己的丈夫,少女就觉得幸福。 朱高炽在郭彩莲温软手的伺候下,换了一身便服,看着犹鹿般谨慎的少女,朱高炽交代了几句。 “在世子府没那么多规矩,你可以随意些,不过呢,王府毕竟不同别家,盯着的人多,规矩是要有的。” “虽然父王和母妃不是苛刻的人,可你是不同的,做事要注意些分寸,最近多辛苦些,对你日后也有好处。” 这么不善解人意的语言,在郭家陪嫁来的丫鬟们看来,世子一点也不怜香惜玉。 她们家的姐,何时受过这种委屈。 郭家又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门户,家里也出过王妃呢,姐的三姑姑就是辽王妃。 郭彩莲很温顺。 朱高炽一句,她就应一句,仿佛很乖,一副逆来顺受的媳妇模样。 盯着郭彩莲一会,见她仿佛真的把自己的话听进去,朱高炽才停止了训诫。 这女子可不简单。 现在不多上些规矩,日后容易闹出不少事,朱高炽最不喜欢事情超过他的控制。 比如发展工业。 他一定要制定好一整套的计划,环环相扣,力求不出任何意外,严格的按照他的规划进校 简而言之。 他不喜欢意外。 而他“一把年纪”了,对儿女之情并不放在心上,什么情呀爱的,能经过时间考验的不多。 虽然喜欢郭彩莲的年轻与姿容,但要对她的爱,非要准确的形容,朱高炽更看重郭彩莲的娘家。 简而言之。 对爱情没有幻想的朱高炽,在内院的年轻女性们看来,的确颇有些冷面世子的味道。 大姐和二姐嫁了人,几位meimei还,两位弟弟没有成家,郭彩莲代替了朱玉英的角色。 协助徐氏打理王府家业,照顾姑子叔叔们,还要出面接待各家女眷。 加上初来乍到对王府的陌生,郭彩莲在朱高炽不在的时候,忍不住哭了几回。 她想家了,可是恐怕这辈子都回不去了。 朱高炽现在很忙。 许多的事情已经迫在眉睫,仿佛一根鞭子在追赶,他要与时间赛跑,把工业发展推动到新的高度。 不只是物质上的,精神层面更不能落后,相反,精神层面的建设,比物质层面的建设更为关键。 北平大剧院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