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棣的背刺 (第1/2页)
第537章朱棣的背刺 沐晟已经观察了多日,不敢冒然攻打。 “我军虽然有攻城器具云梯、仙人洞,火炮等,但多邦城墙厚坚固,宜用计取。” 张辅盯着舆图,白日也看过对方的布置,诚如沐晟所言。 而大明的水师又无法进来。 “我率军攻打多邦城西南部,你率军攻东南部。” 张辅拿定了主意。 过了两日,为了迷惑敌军,明军在沙滩上列军,布置完后,张辅又派一支疑兵前往拟定攻击点一里之外的地方做攻击态势,吸引安南守军的注意力。 十二日四鼓时分,张辅遣都督黄中等率军携攻城器械,悄悄越江过数重壕沟陷阱,顺利潜至城下,因为大炮太重,只能以云梯附城。 此时。 都指挥蔡福率部先登,用刀乱砍,引起守军一阵惊呼。 攻上城的明军燃起夜明光火药,吹响铜角,城上顿时火光齐明、角声大作,明军军心大振,争先恐后蚁附而上。 安南守军早就士气低落,见明军登上了城墙,虽然只有少量的敌人,却慌了阵脚,各自发出数枚铳箭后,便崩溃跳城逃跑。 明军轻易的占领了城墙。 退入城中的安南军,在天长军将阮宗杜等人的指挥下,重整防御,并拿出杀手锏――象兵。 大象作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,可以称之为古代的坦克,极具威慑力,令人望而生畏,冲锋陷阵时杀伤力更是惊人,在东南亚地区的战争中有着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。 象兵,也是安南军最厉害的部队。 只是象兵挡不住自生火铳。 明军早有了准备,密集射击下,象兵受了惊吓,再加上被鸟铳打伤,竟然往来路奔驰,将安南军冲击的不成阵势。 此时。 新军带着大炮来了,安南防线最大最核心的重城,一日被拿下。 自伞圆山沿富良江南岸而下,一路纵火毁焚木栅,呈摧枯拉朽之势。 十四日,明军捣东都,安南守军弃甲而逃,明军占领东都。 张辅在城东南驻军,出榜吊民伐罪,安南吏民欢声动地,尤其是先前被强迫守卫江栅的百姓如羊脱虎口,降附者日以万计。 每日有上万安南军民归附,虽然成果喜人,可为明军的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 至此。 南岸近半数国土落入明军之手,各地高举大明旗帜,主动送来了粮食和物资。 十月十九日。 黎元澄大败。 明军俘获安南军五万七千余人,二十一日顺利收复安南前都城升龙。 十月二十八日。 朱棣抵达安南,获得了安南各地华族官员和乡绅的迎接。 朱棣来到了升龙。 在升龙城的王宫,召见了诸人。 “黎贼父子的乱政,导致安南百姓民不聊生,我大明有拯救于安南百姓于水火的责任。” “所有的无粮百姓,可以获得明军的救助,地方上的乡老,理应伸出援手,不让安南百姓因为战事而饿死人。” “更有各地的官员,当谨守自身,尽快恢复各地的生产秩序,保障安南的稳定。” 朱棣的讲话,其中隐藏的信息,让安南各地的官员和乡绅们大喜过望。 一夜之间。 安南北部地区恢复了秩序,百姓们各回原籍,由当地官府组织田地生产。 而没有存粮的百姓,则被明军吸收为民夫,每日由明军供应粮食。 安南的大户们利益得到了保障,官员们有了保障,百姓们也有了保障,皆大欢喜。 能量守恒定律。 总有一方遭受损失。 唯独大明。 每日耗费的物资和粮食可谓是天文物资,靠着海运,运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货船。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。 安南北方已经稳定,而安南的南方,彻底的混乱了起来。 十一月十七日。 张辅带领明军进入奉化府,没有遇到战事,各地州府县城早已打开城门奉上归表。 遇到的安南军纷纷归顺,明军不费吹灰之力,收复了整个奉化府。 十一月十五日。 大明水师抵达顺化府,顺化府府城主动归顺,大明的水师士兵们,有些茫然。 他们的目的是袭扰,并没有在陆地上打仗的准备。 可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只是经过府城而已,而府城竟然向他们主动打开城门,奉上归表归附了。 水兵只能无奈进城,总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吧,开始了驻守,等待安南军来攻打。 最后等来的不是安南军,而是思荣县、利逢县等数十县的归附。 然后他们一路收复,进入了新平府,乃至最后进入了义安州以南,义安州的北部是演州府,演州府北部就是黎氏父子的大本营清化府。 演州府的官员和乡绅们不敢明着归附,反私下纷纷送上书信,暗中联络明军。<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