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六章 国子监的物理和化学 (第2/2页)
r> 赵胜不得不承认,自己被祭酒说服了。 没几日。 京城国子监颁布了最新的人事调整,告诉京城国子监,赵胜担任司业。 祭酒亲自下场支持了赵胜。 “铸镜用的模由草木灰及细沙作成,而镜由铜和锡作成不用锌,《考工记》中亦云:“铜、锡各一半的合金,是制作鉴和燧的材料。” 京城国子监教室。 直讲在讲台上,讲授着北平整编出来的大学教材。 “镜面反光,因镜身附有水银,并非铜有这种光泽。” “唐代开元年间宫中的镜,都以白银与铜各半配合铸成,每面镜价值达数两银子,就因为这个缘故。” “镜面上有像朱砂色的斑点,是其中所含金银成分的表现古代铸香炉,加金于其中。” “不要小看了镜子的制作,经过学者们的研究,认为其中关乎化学和物理的大道。” “例如镜子为什么会反光,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反思过呢。” 直讲笑道:“有时候,道理往往蕴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,只是人们习以为常,因此没有探究其中。” 台下有数十名学子。 “反光,是物理学家们提出的一种物理现象,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大量的发现。” “但你有没有想过,平板玻璃也光滑,如果没有后面那层反光材料,为什么基本上不反光呢?” “说明了是不是能反光,跟是否光滑,并不产生直接的关系。这其中又蕴藏了什么样的道理呢。” ……
“下面又说镜子中的化学,金银铜这些常见的物资,已经是化学的中最普通的元素。” “水银、贡、锡等,也纳入了化学的元素。” “这属于化学的的学科。” 学子们纷纷记着笔记。 国子监提供助学贷款,任何监生都可以申请。 通过助学贷款,保障了每名国子监监生的良好求学环境,不会因为贫穷导致用不起文具物品。 硬笔和草稿纸廉价,每名监生都用得起。 更有技术报上最新的研究成果,往往不到半年,就会进入国子监的教材中。 国子监的教材。 变更的效率非常高,可谓是大明社会最高生产力水平,教出来的监生们,各个都具备引领时代所需要具备的前沿知识。 而能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,就靠他们各自的天赋和机遇。 国子监大门前的成贤大街,公车系统涵盖了淳化新城区,江宁新城区。 长江上络绎不绝的船只,带来了大量的货物。 海运的复苏,随着大明生产力的发展,不但没有影响到漕运,反而因为运河上的运输承载力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,大量的漕河漕船满负荷工作。 “这是来自爪哇国的正宗八角,你闻一闻。” 店铺的店小二极力推销。 商人抓起两颗,竟然放入嘴中尝了起来,味道甘甜,油味滋生,强烈的香味。 前提是能忍住刺激的味道。 店小二喉咙上下动了动,此人绝对是老手。 “有白果没有?” “有有有。” 店小二领着商人看去,“这是来自渤泥国的,别看他们这些地区都产香料,可每个地区的香料,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好处。” “还有白蔻,去腥最好的香料。” 商人点点头,每一样都要了一些。 商铺外。 一辆普通的马车经过。 魏毅透过车厢窗,看着京城的街道,让人神奇的是,街道两旁更多的食铺。 大酒楼竞争的更加激烈。 通过北平发家的酒楼老板们,开始了酒楼产业链,分店开了一家又一家。 这股现象,百姓们无法理解。 魏毅眼睛看到的外界事务,内心就会升起其中蕴含的原理,对社会充满了高度的认知。 街道上已经没有了轿子。 是人力稀缺带来的。 虽然京城也有乞讨者,可是人力稀缺同样存在,并不是社会的矛盾,而是发展的必然现象。 所以公车成为了主要的运输工具,其次就是马车。 “。” 马蹄踩在石砖上,发出了清脆的声音。 魏毅放下了帘子。 京城,只是一个更大的北平而已。 马车抵达了东华门,经过勘验后,被侍卫们放心,进入了文华殿区域。 最后魏毅从马车上下来,步行到了文华殿。 “拜见皇太孙殿下。” “请坐。” “魏毅,我有两个月没有见到你了。” 朱高炽笑呵呵的说道。 求月票,感谢亲爱的书友们,祝大家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