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六十八章 先苦一苦百姓 (第2/2页)
百姓身上。 如果力度没有控制恰当,岂不是杨广。 未来很重要,可当下同样重要。 只盯着未来看,却忽略了当下,同样是得不偿失的,反而成为了弊政。 “皇太孙殿下对于大明内部的经济发展布置,应该有一套完整的体系。” “如果在交趾耗费太多,恐怕会破坏皇太孙殿下的布局。” 杨荣谨慎的提醒道。 “再也没有什么比开疆扩土,收复故地重要了,关乎民族的生存空间。” 朱棣咬着词说道。 国内能有什么麻烦,用上一两年的时间,让交趾与大明融为一体,才是最大的功绩。 朱棣并不要认为国内会有麻烦。 朱棣亲自坐镇交趾。 三司各司其职。 尚书黄福负责整个交趾的治理,监管布政司和按察司。 最初演州府先叛乱。 当地的流寇放火劫狱,杀死县官,不久后,七源州的流寇也开始依山结寨自固。 地方交趾都督佥事带领本部围剿,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战败战死,由张辅亲率大军平叛,一个月平息了战事。 流寇虽然被消灭,可地方不但没有安宁下来,反而越演越烈。 因为交趾的流民遍地。 乡绅们趁机土地兼并,只几年的时间,他们的土地扩张了数倍,超过了数百年之和。 随着安南和大明的战争,加剧了矛盾的演化。 黄福马不停蹄,各地组织官府重建,恢复当地生产秩序,极力保障百姓们的耕种。 几个月的时间,脸色憔悴不已。 “交趾地方上被破坏的太严重,贫富差距太大,乡绅占据了太多的耕地。” 黄福回到了交州府,见到朱棣立马开始抱怨。 “这对大明是不利的。” “交趾乡绅的实力太强,不利于国家的管理,而百姓们的民怨,矛头最终又会对向我们大明。”
听到黄福的话,朱棣才皱起眉头来。 突然间。 他有些明白了儿子担忧在那里。 交趾虽小,五脏俱全。 想要破坏容易,但想要建设却难,小小的交趾,民间的矛盾相当于明后期。 交趾的各方情况,很快送到了京城,京城的朱高炽,看完了朱棣的书信,以及各官员的奏疏,眉头紧皱。 朱高炽想到了一种最高效的解决方法。 可以学后金在东北杀光穷户和富户,学清朝在全国杀光一半以上的人口,压下了所有的矛盾,还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富。 朱高炽摇了摇头。 可惜大明做不到。 因为大明在交趾是治理者。 当下的交趾并不是外国,国内百姓大多与国内同宗。 清朝的统治阶级可以毫无顾忌的出卖国土,签订无数的条约,因为本来就不是他们的,卖起来自然没有压力。 相反。 获得了洋人们的喜爱,对方还能帮忙清朝统治阶级稳定中国,何乐而不为呢,他们有清楚的认知。 就如康熙朝,他们知道国外的发展,可是又怎么样呢。 他们选择禁锢科技和禁锢思想。 因为他们是落后文明的征服者,作为征服者,反而要向中华文明妥协治理。 因此防范远大于治理。 朱高炽忍不住感叹,这就是自己为什么不愿意直接把交趾统一的原因,先缓一缓,让大明国内积蓄出更多的积累。 治理比征服要难多了。 连伟人都感叹过,当问题集中到了一起,事情也就不好办了。 现在只是民怨而已,过几年的交趾,就是乡绅造反。 所有的矛盾,交趾上下归咎到了大明,引发了一致对抗大明,因为他们头上是大明,矛头自然对向最大的。 “计划总是不如变化。” 朱高炽忍不住笑了起来,向大臣们感叹道。 见到皇太孙的笑脸。 阁员们深以为然。 多么完善的计划,在实施过程中,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和意外,让人头疼不已。 朱棣瞒过了自己,没有施行两制,而是直接施行郡县制,就是对自己的意外。 “事已至此,总不能半途而废。” “集中资源和组织人手,由粮票银行提供贷款资金,工部提供机器,中华重工体系参与。” “全力以赴稳定交趾地方生产,扩大耕地面积,由交趾布政司分发给当地军户,各厂到交趾招收工人。” 朱高炽提出了一揽子的计划。 在不动交趾乡绅们的利益下,开垦出更多的田亩,分给军户们,稳定军队,然后通过工厂招人,吸收无地之民。 大明还有许多的穷人,还有佃户的存在,结果竟然优先照顾交趾的百姓。 朱高炽忍不住摇头。 这要是放在后世,得被人们骂死。 “明年尽快恢复政策。”朱高炽无奈的说道。 矛盾永远是有的,一家人都会有矛盾。 有了矛盾不怕,一个个来处理,但是不能任由矛盾积累。 “交趾的事情,由黄福来做,我信任他。” 朱高炽最后说道。 黄福能力强,关键是品德好。 后世的越南,华族已经是少数人口,对于明朝和安南的战争,自然以批判为主。 所有的官员中,唯独黄福获得好评。 因为黄福私德是真不错,的确是一心为民,获得了交趾百姓们的服气。 可服气归服气,不能当饭吃。 正如中国历史上不可计数的流民造反,他们也会善待好官。 今天下午六点的更新提前发出来。求月票,感谢亲爱的书友们,祝大家中秋快乐,阖家幸福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